-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全省“五张名片”之一,贵州省近年来大力发展茶产业,各级职能部门对茶产业进行重点扶持。2013年,贵州省茶园种植面积突破60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但与福建、安徽、浙江等产茶强省相比,贵州省茶产业在产量、产值、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明?@差距。如何做大做强贵州省茶产业,既事关茶产业从业者的经济收益,也关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权衡。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并就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茶产业;SWOT分析;发展策略
作为全省“五张名片”之一,贵州省近年来大力发展茶产业,各级职能部门对茶产业进行重点扶持。2013年,贵州省茶园种植面积突破60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但与福建、安徽、浙江等产茶强省相比,贵州省茶产业在产量、产值、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明显差距,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权衡。
一、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茶园种植面积及茶园产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茶产业效益的高低。2005年以来,贵州省茶产业已实现十二连增,不论是茶园种植面积还是茶叶产量,都保持逐年增长,尤其是近五年增速较快。截至2016年底,全省茶园面积696万亩,茶叶产量28.4万吨。
(二)茶叶品质不断提高。贵州省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茶叶具有绿色、天然、健康等原生态元素,品质有保障,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茶叶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贵州茶叶凭借优良的品质正在被国内外消费者所认可。近年来,贵州省以制度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促进茶叶品质提升。
(三)茶叶综合产值快速增长。茶叶综合产值体现了茶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2009年以前,贵州省茶产业综合产值较低,增长速度缓慢。2010年,贵州省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3亿元,是2009年的7倍多。此后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茶产业总产值299.8亿元,综合产值502.2亿元,茶叶产量、销量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①。
(四)出口创汇逆势增长。出口创汇能力是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贵州省茶叶凭借优质的品质在出口创汇方面表现不俗,逐渐在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地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7月,贵州省茶叶出口496.7吨,创汇2035.4万美元,同比增长67.6%,茶叶已成为贵州省第三大出口食品。
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优劣势分析法或态势分析法,主要在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使用。SWOT分析法是用来评估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评估结果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一种分析方法(见图)。因SWOT分析法的有效性和规范性等特征,其不仅用于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也广泛用于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贵州省茶产业优势分析。
1.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载,贵州省种茶历史已超过3000年,世界上唯一的一颗茶籽化石就发掘于黔西南州晴隆县境内,该化石被鉴定为是距今100万年前的四球茶茶籽化石。与此同时,贵州省古茶树数量在15万株以上,很多古茶树为国内罕见。历史上,贵州茶叶曾一度成为皇室用茶,先后产生了如湄潭眉尖茶、都匀毛尖茶、雷山银球茶等20多种贡茶。悠久的茶叶发展历史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为贵州茶叶品牌建设加分不少。
2.茶叶生产环境得天独厚。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自然地理环境,成就了贵州省发展茶产业的先天性条件。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低廉,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同时兼具“天时”、“地利”及“人和”的比较优势。
3.品种齐全,品质优良。贵州省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绿、红、青、黑、白五大茶类,茶叶品种丰富。相对于沿海一带的产茶大省,贵州省的茶叶生长环境更为生态,生长周期相对稍长,使得茶叶品质优良。尤其是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达到40%,高出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逐渐成为中国绿茶标准的新标杆。
(二)贵州省茶产业劣势分析。
1. 茶叶企业整体竞争力偏低,缺乏产业集群效应。与福建、浙江、安徽等茶叶强省相比,贵州省茶叶企业竞争力整体偏低,每年评出的全国百强企业上榜数量寥寥无几便是最好的佐证。不仅如此,贵州省茶叶企业呈现出分散经营、区域为王、各自为战的业态,难以产生集群效应,且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有限。
2.品种繁多,品牌杂乱。贵州省茶叶品种多,很多地方甚至在茶叶品种命名上大做文章。事实上,种出的茶叶品种大同小异,品质相差无几,相反在品牌培育方面不够专一,即使是省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其市场价值仍然较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