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逸碑传文作品中女性墓主形象分析
摘 要: 谢逸(1068―1112),北宋文学家,在碑传文写作方面贡献突出。谢逸撰写的碑传文中,有近一半数量的女性碑传文。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对后世女性碑传文的撰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功地勾勒出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也反映出了谢逸所处时代和谢逸本人的女性观。
关键词: 谢逸 碑传作品 女性形象 写作手法
谢逸(1068―1112),字无逸,北宋著名文学家,位列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现存诗歌六卷,诗余一卷,文章四卷,均收录于《溪堂集》中。谢逸不但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在散文写作方面也自有心得,胡静思在《豫章丛书?溪堂集序跋》中说:“无逸文境曲折,碑志尤善胜场。”其文章主要有碑传文、序、记,还有一些杂著、论辩、书、等,共49篇。谢逸的碑传文最具特色,也占据了最大比重,一共有21篇,其中有9篇是为女性墓主写作。
碑传文包括墓志铭、祭文、行状等。“碑传”一说在宋代杜大桂《名臣碑传琬琰集》和明代焦?f《国朝献征录》中均有涉及,清代钱仪吉借鉴两者的编撰方式,在其《碑传集?序》里阐述自己收集文章的范围与所依体例的标准,这与谢逸碑传文的写作范围相似:“今乃采集诸先正碑版状记之文,旁及地志杂传,得若干篇,略依杜氏大桂、焦氏?f之例,以其时,以其爵,以其事,比而厌之为若干卷。”谢逸碑传文的范围主要包括墓志铭和神道碑、行状、传等,本文就不再细分,统一以“碑传”称之,对其碑传文中的女性墓主的形象特点进行讨论分析。
碑传文承担着传主子孙后代颂扬先祖、表达孝义的作用,而且我国自古代就有“死者为大”、“为亲者讳”的风习,所以碑传文的作者往往本着成人之美的原则。谢逸写作的9篇女性碑传文多是谢逸受其弟子、友人之托而撰写的,墓主的事迹也都是通过他人之口转述的,如《吴夫人墓志铭》是受吴夫人二子所托而作:“惟念葬而不铭,无以彰先妣休,丐先生铭?K诸石。”如《桂夫人墓志铭》是通过墓主女婿的描述而作:“子平既卜远日,大声状夫人行来乞铭。大声从余学,岂欺我哉?”本文就原始文本研究谢逸碑传文中的女性墓主的形象特点,对于文章真实性则不进行考证。
谢逸笔下的这9篇碑传文向后人展示了各位女性墓主丰满立体、有血有肉的形象,也明显地表现了谢逸的女性观。“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当时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基本要求,笔者根据谢逸所作将其中所表现的女性形象分成了四类,并对谢逸撰写女性墓志铭时使用的写作手法加以阐述。
一、侍奉公婆的孝媳
在古代,女子嫁作人妇后,她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照顾“舅姑”,“舅姑”即公婆。《吴夫人墓志铭》中,吴夫人侍奉婆婆和丈夫的祖母,为了给老人补气血、调理身体,“日供鼎俎匕?h之职,捶麋鹿兔?_,去其饵,牛薄切,绝其理,湛诸酒。编蕉布羊豕,屑椒桂其上而腊之,粉稻熟溲洒以饧而炊之,和辛酸滑甘,切葱若韭以?d之。”①丈夫陈居士见两老人气色红润,忍不住夸赞:“娶妻如是足矣。”《甘夫人墓志铭》中,甘夫人嫁入苏家时,“姑有病母,贫无所依,迎致于家,朝夕奉之甚力”②。甘夫人明晓事理、不忍婆婆劳累,尽力帮助婆婆的病母,最终,她也得到了婆婆发自肺腑的赞服:“吾妇纯孝人也。爱其姑,施及吾母。他日能亢苏氏宗乎?”
二、辅佐丈夫的贤妻
关于辅佐丈夫,就其字面最低级层面而言,就是操持好家庭琐事,使丈夫不被打扰,安心读书治学。在《彭夫人墓志铭》中,彭夫人的丈夫和儿子每日都要声音洪亮地大声读书,彭夫人“闻而喜曰:‘吾夫与子嗜学如此,敢以家事撄之乎?’”③并且告诫家人“无得以家事相关”,一丝一黍夫人自己都有经营筹划。这反映出士大夫女性价值观上的某种务实与灵活,辅佐丈夫还体现在劝夫读书方面。“贤妻”劝夫就学这类事例在谢逸撰写的碑传文中俯拾皆是:在《彭夫人墓志铭》中,开篇以谢逸对彭夫人的丈夫陈端卿的提问,引起陈端卿讲述妻子彭夫人当年对自己游学太学的勉励敦促:“得不得有命,而在我者不可不修也。与其卑栖于燕雀之群,孰若仰首一鸣于鸳鹭之侧乎?”既游太学,彭夫人又从生活中进行支持,“子亲虽老,而吾事之如父母,甘旨之奉,子无忧焉”,为陈端卿解除了后顾之忧,安心学习。所以陈端卿才能够“申其平生之志而沉于文艺,得失未尝少置于怀也”④。
三、教育儿女的慈母
在教子层面,母亲的慈爱表现为“严教”,身为人母的女性无不希望通过子女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古人有言:“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因此,在谢逸撰写的碑传文中,“慈母”之“慈”并不表现为表面的慈祥和蔼,而是相反,或“训”,或“诲”,主要内容是敦促子女读书。一些守寡嫠居的母亲更是把教养子女当做自己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吴夫人墓志铭》中,吴夫人的丈夫陈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