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ppt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细菌的酶系统不同,对营养物质的代谢方式和过程不一致,因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利用代谢产物进行细菌的检测称为生化反应试验,对于菌种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如:大原性肠埃希菌可酵解葡萄糖和乳糖,而伤寒沙门菌只发酵葡萄糖,不能发酵乳糖;葡萄糖发酵试验结果为产酸并产气,而伤寒沙门菌发酵葡萄糖仅产酸不产气。因此,利用生化反应中的糖酵解诊试验可初步鉴定肠道非致病菌与致病菌。 细菌的生化反应对于鉴别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培养特性相同的细菌尤为重要。 (二)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1.病原学诊断:在实验诊断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变异菌株,其形态、毒力、生化反应或抗原性都不典型,给细菌鉴定带来困难。如在有些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体内可分离到L型细菌从而必须了解L型细菌培养的特点以及如何使其返祖而恢复其典型形态与菌落,做出正确的诊断。 2.疾病的预防:目前应用的减毒活菌苗如卡介苗是十分成功的例子,此外还获得了预防鼠疫和布氏菌的活菌苗。 3.治疗中的应用:耐药性菌株 4.基因工程方面:重组基因,获得用一般方法难以获得的产品,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抗素等。遗传工程技术还可应用于生产具有抗原性的无毒性的疫苗,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新的途径。 致病性(了解):病原性细菌引起疾病的能力。即病原菌侵入机体、生长繁殖、破坏组织,引起病理变化的特性。P26 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P27 细菌的致病因素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熟悉): P28 感染(了解):病原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一定部位后,进行生长繁殖、扩散、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P29 传染源流行与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熟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P31 感染的来源 P29 传播途径 P30 感染类型 P31 病原菌 一、细菌的致病性 毒力 侵入数量 侵入门户 侵袭力 毒素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性酶 外毒素 内毒素 一、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致病性 二、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 二、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 外源性感染 (传染源) 内源性感染 (自身机会致病菌) 传染病患者 带菌者 发病和带菌的动物 免疫力降低 菌群失调 二、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 呼吸道:肺结核、麻疹 消化道:食物中毒、痢疾、伤寒 接触:梅毒、艾滋病 节肢动物叮咬:鼠疫-鼠蚤 创伤:破伤风 多途径及其他途径 二、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情缓急 带菌状态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感染部位 毒血症 败血症 菌血症 脓毒血症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二、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 局部 血流 不进入血流 (化脓菌)增殖,扩散至其他组织器官,引起化脓性感染 毒血症 败血症 菌血症 脓毒血症 不增殖 增殖 小结 侵袭力 细菌的毒力 感染来源 传播途径 感染类型 课后习题 1.名词解释:侵袭力 2.解答题: 感染的来源有哪些? 感染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感染类型有哪些? 28 * 正常菌群及其意义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利作用 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2、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利作用 ①生物拮抗作用: 即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如大肠菌素可抑制痢疾杆菌生长;唾液链球 菌产生的H2O2抑制脑膜炎球菌生长 ②营养作用: 大肠杆菌及乳链球菌能合成VitB1、B12泛酸、叶酸及VitC、K等,供机体利用;双岐杆菌产酸造成酸性环境可促进对VitD、Ca、Fe的吸收。 ③抗癌作用: 正常菌群就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④免疫作用: 微生物具有免疫原性、促分裂和佐剂的作用。可剌激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 ⑤抗衰作用 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 细菌方面 机体方面 正常菌群/ 非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 ? 寄居部位改变 菌群失调 免疫功能下降 2、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病原菌 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如大面积烧伤,过度疲劳, 受凉,长期患消耗性疾病。 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发生变迁:如外伤,手术,留置导尿管等使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泌尿道或血液等。 ③菌群失调: 如长期或滥用抗菌素治疗。 细菌方面 机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