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阳明病篇(七版)》课件.ppt

《伤寒论--阳明病篇(七版)》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伤寒论 * 原文261: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提要:湿热发黄热重于湿的证治 分析: 身黄—日黄溲黄意在其中,色泽鲜明 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意在其中 治法:清泄湿热退黄—栀子柏皮汤 方义:栀子清泄湿热 黄柏助栀清热 * 伤寒论 * 原文262: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提要:湿热发黄兼表的证治 分析:“瘀热在里” 与“身必黄”二句断言湿热发黄证无疑 伤寒—太阳表证不言脉证属省文 以方测证—湿热发黄兼表 治法:清热利湿兼解表—麻黄连乔赤小豆汤 鉴别: 茵陈蒿汤证 栀子柏皮证 麻黄连乔赤小豆证 异同之处 * 伤寒论 * 原文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提要:胃虚食滞致黄疸的证例 分析: 脉迟,食难用饱—阳明中寒(胃气虚寒) 饱则微烦头眩—是继前一句胃气虚寒 小便难—的另一种临床表现 讨论:本条文必须与259太阴篇乃能反映寒湿发黄成因,表现,治则 * 伤寒论 * 原文200:阳明病,被火,额上生汗,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提要:误用火攻致湿热发黄 分析:本条发黄与199所述阳明发黄成因、证候、病机无异,所不同的是发黄来路不同。 鉴别: 发黄成因 火劫发黄 6、111条 瘀血发黄 125条 湿热发黄 236、260条 寒湿发黄 259条 * 伤寒论 * 《伤》退黄之法 泻下退黄 解表退黄 清化退黄 温化退黄 逐瘀退黄 利尿退黄 * 伤寒论 * 二、血热证 原文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原文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提要:阳明邪热郁于经输 原文216: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而愈。 提要:阳明邪热侵入血分以针刺治疗 * 伤寒论 * 原文237:阳明证,其人善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原文257: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原文258: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提要:述阳明蓄血证治 * 伤寒论 * 分析: 喜忘—血热上扰 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血热结于肠之征 治同大阳蓄血证抵当汤。 * 伤寒论 * 第四节、阳明病预后 原文第210条: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原文第211: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提要:谵语之辨证 分析: 郑声:意识欠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此为正气夺的虚证 谵语:意识欠清,语无伦次,此为肠中浊热上扰属邪气盛实的实证 * 伤寒论 * 直视为阳明热盛,阴液将竭 直视喘满为阴竭而阳无所附 直视喘满下利为中气败绝 脉短示气血亏虚津液将竭 脉自和者示阴阳未竭—有生机 谵语伴随 危候 * 伤寒论 * 第五节、阳明病欲解时 自学 备考原文中234、235条言阳明表证分别应用桂枝汤或麻黄汤 谢谢! * 伤寒论 * 二、阳明实证 原文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提要:胃燥热结的证治 * 伤寒论 * 分析: 心烦—胃燥热结浊热上扰 指吐下 未经吐下法心烦示胃燥热结 之法 经吐下法后心烦示虚烦 指欲吐—热邪迫胃 指不吐—热结于胃 蒸蒸发热—喻蒸笼中热气,从内向外蒸腾,肌肤热而润湿,发热与汗出俱见,以此区别太阳中风胃热亢盛里热外透热迫津出 腹胀满—热结于肠,胃肠气机不通,推之与大便秘结俱见 不吐不下 * 伤寒论 * 鉴别: 腹胀满 本方证 66条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证 本方证 虚烦证(76条栀豉证) 心烦 * 伤寒论 * 原文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原文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煩,小便数,大便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原文214:阳明病, 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提要:实热内结不甚(轻证) * 伤寒论 * 分析: 方义: 枳朴—理气消痞 大黄—清热去实 阳明汗出过多 津液外泄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