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中武周时期禅窟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门石窟中武周时期禅窟研究

龙门石窟中武周时期禅窟研究   内容摘要:龙门石窟中的擂鼓台中洞和看经寺窟是武周时期的两座禅窟,其共同之处就是在石窟内刻有25或29祖师像,刻其像的原因与禅宗北宗的争立“法统”之说有关。北宗立法统始于法如及其门下,盛于神秀及其门下;而后来的南宗的祖统说只是沿袭北宗之说而已。   关键词:祖师像;北宗;南宗   中图分类号:K87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0)01-0051-05      龙门石窟中武周时期的禅窟有两座,即第2055号擂鼓台中洞和第2194号看经寺窟,宫大中、李玉昆、古正美、陈清香等先生都有介绍和研究,本文拟就二窟所涉及到的佛教史上一些问题,特别是早期禅宗史上前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擂鼓台中洞和看经寺窟      擂鼓台三洞位于龙门东山万佛沟南侧的擂鼓台上,擂鼓台中洞编号为第2055号,因其窟楣刻有两竖行楷体“大万伍/佛像龛”,故又名“大万五佛洞”。洞窟单室,平面呈马蹄形。穹窿形顶,正中雕刻装饰华丽的莲花顶心,四周围绕着飞天、伎乐、金翅鸟、天花、乐器、千佛等,呈环状。西壁佛龛内的佛像为倚坐佛,一说为“弥勒像”,笔者以为应是释迦牟尼佛像。四壁上部雕刻千佛,南壁阴刻隶书“南方一切诸佛”,北壁阴刻隶书“北方一切诸佛”,东北隅壁阴刻隶书“东北方一切佛”,东南隅壁阴刻隶书“东南方一切佛”,西南隅壁阴刻隶书“西南方一切佛”,西北隅壁阴刻隶书“西北方一切佛”。南、东、西三壁的下部呈倒“U”形浮雕25身“罗汉”像,每个像旁边刻有题记,这些“罗汉像”当为“祖师像”(见文末所附祖师像题记及位置)。   看经寺窟,位于东山万佛沟北侧,周围有青砖砌起的院墙,门额上题“看经寺”三字,似后人所书。该窟前后两室,前室似有窟檐建筑遗迹,惜大多已毁,残存飞天、力士等;后室方形,南北宽1116厘米,东西进深1170厘米,高825厘米。穹隆形顶,顶心阴刻莲花、六飞天,四周千佛。大部分壁面为素壁,东、南、北壁基呈现倒“U’,状的雕刻带,高约2米,排列着29尊祖师像,东壁11身,南北壁各9身,多有残破。      二 祖师像在石窟中的先例      擂鼓台中洞与看经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雕刻“祖师像”。中国佛教中的祖师说,或称祖统说,最早出自庐山慧远的《禅经序》(411),其后,《付法藏因缘传》编译出(472),25祖师说成。稍晚天台智者的《摩诃止观》,亦立25祖说(594),其传承与《付法藏因缘传》稍异。祖师像最早出现在石窟中,就目前所见,当推灵泉寺石窟的大住圣窟,时称“传法圣大法师”。大住圣窟的窟门东侧有题记:大隋开皇九年(590年)已酉岁敬造窟用功一千六百廿四像世尊用功九百卢舍那世尊一龛阿弥陀世尊一龛弥勒世尊一龛三十五佛世尊三十五龛七佛世尊七龛传法圣大法师廿四人……。   大住圣窟南壁东侧刻“世尊去世传法圣师”像(据题记),画面分6层,每层两组4人。其12组,24人,皆为双人对坐形式,中间有宝炉、山石等相隔,从上至下、从右至左有题名。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南安阳灵泉寺石窟及小南海石窟》有录文,其题名如下:“第一摩诃迦叶,摩竭国婆罗门尼拘律陀子”、“第二阿难,迦维罗卫国净饭王子”、“第三摩田堤,厨宾国人”、“第四商那和修,王舍城人”、“第五优婆[毛/勺/米]多,摩突罗国[毛/勺/米]多之子”、“提多迦,摩突罗国大长者子”、“第七弥遮迦”、“第八佛陀难提”、“佛陀蜜多”“第十胁比丘,胁不着席,在胎六十年,生即口(发)白”、“第十一富那奢”、“第十二马鸣菩萨”、“第十三比罗,化在南天竺,造无我论”、“第十四龙树菩萨,南天梵志种,生在树下,因龙赳道”、“第十五迦那提婆菩萨,南天梵志种,与神眼遂元一目”、“第十六罗候罗”、“第十七伽难提”、“第十八僧伽耶舍”、“第十九鸠摩罗驮”、“第廿阁夜多,持戒第一名,最后律师”、“第廿一解大乘口口多罗义”、“第廿二摩奴,善解三藏义”、‘‘第廿三鹤勒那夜舍”、“第廿四师子比丘,于厨宾国大作佛事,为王所绝”。   所谓“付法藏”,系指诸师间之付嘱佛法。亦即将佛法护持、弘法之责任,一代一人地付嘱下去,故称“祖师”,祖师与罗汉有着本质的区别。据《内典录》等所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7年(446)信崔浩之言,下诏大杀沙门,毁佛经像,诏书中并谈到佛法“皆是前世汉人无赖子弟刘元真、吕伯疆之徒,乞胡之诞言,用老庄之虚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实”。7年后,文成帝即位重兴佛法,昙曜等感奋之余,乃于北台石窟和吉迦夜编译此书,这就是《付法藏因缘传》产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是“末世”与“法灭”思想的体现。而大住圣窟的开凿正是处于北周灭佛后不久。与“传法圣大法师像”相对的另一面:南壁西侧刻经有《大集经?月藏分》、《摩诃摩耶经》;窟外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