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骨与牡蛎在临床中应用经验探讨
龙骨与牡蛎在临床中应用经验探讨
【摘要】龙骨,牡蛎是临床应用中经常配伍使用的药对。龙骨优于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牡蛎擅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后收敛固涩。临床两药配合使用,治疗多种疾病效果甚佳,本文浅谈该药对临床运用经验。
【关键词】龙骨;牡蛎;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030-02
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肾、大肠经;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龙骨牡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尚有各种微量元素和7种氨基酸[1]。二者均有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之功,临床上经常配伍应用。
1治汗证
1.1治自汗――重镇平肝潜浮阳何某,女,37岁,2014年12月14日就诊。患者最近出现汗出量多,自觉有热上冲,便秘,心烦、胃脘不适、偶有腹胀,鼻干、眼涩等症状,舌红,苔薄黄,脉弦滑,略数。证属肝脾郁热,肝火上炎。治以调和肝脾、固表止汗。方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8g,生龙骨40g,生牡蛎40g,黄连3g,黄芩8g,黄柏8g,防风10g,白术8g,白芍15g,生山楂15g,防风8g,黄芪8g,麦冬15g,生姜3片,大枣6枚。患者服用两周复诊,出汗症状减轻,腹胀得到缓解,药已切中病机,效不更方,再投上方5剂而诸症悉平,继续加减投此剂以巩固,症状全部消失,至今未复发。
1.2治盗汗――收敛元气而敛阴李某,男,3岁,2014年10月5日就诊。患儿每晚入睡后汗出,汗出淋漓,醒后汗止,面色白,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气阴两虚。因小儿拒绝服药,则根据临床医师经验,取龙骨,牡蛎(锻制)各适量研成细末,并加入滑石粉,装入空爽身粉铁盒中,盖上盖子,上下混匀,取粉扑蘸上药粉于身处[2],每日数次,7日为一疗程,其患者使用3周后症状消失。
体会:自汗、盗汗的发生,多与肺,心,肝,肾四脏功能密切相关。在案例中患者属于阴虚,肝阴不足而自汗,盗汗。龙骨牡蛎配合,收敛元气而止汗,又可潜阳敛阴而止汗,且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无论自汗、盗汗,还是脱汗均可用之。而临床中对治疗虚证引起的盗汗,牡蛎重用[3],配伍龙骨效果甚佳。
2治眩晕――平肝潜阳而益阴
李某,男,51岁,2014年4月17日就诊。患者头晕,头疼,阵发加重,发作时自觉天旋地转,面色潮红,嘴唇红紫,伴有口腔溃疡,睡眠质量较差,恶心呕吐,身体瘦弱,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自述有高血压,冠心病。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眩晕,治以镇肝熄风,滋养肝肾。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处方:生龙骨40g,生牡蛎40g,牛膝30g,代赭石30g,生白芍30g,生地15g,玄参15g,龟板20g,天冬15g,天麻10g,甘草6g。患者服用两周前来复诊,头晕头疼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口腔溃疡症状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提高,遂用本方继续加减治疗,处方:生龙骨40g,生牡蛎40g,生白芍30g,天冬15g,玄参15g,龟板20g,代赭石30g,生地10g,栀子10g,白术20g,黄芪15g,党参10g,黄精10g,甘草8g。服用本方两周,症状全部得到控制,未见病情复发。
体会:眩晕多与肝肾两脏有关,该患者所述症状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头晕。当重用龙骨治疗眩晕效果显著[4],龙骨牡蛎,均能重镇平肝,收敛浮阳,兼能益阴,尤善治阴亏无以制阳所致的肝阳上亢之眩晕,然龙骨重镇之力胜于牡蛎,而牡蛎益阴之效胜于龙骨。故治眩晕龙骨牡蛎配合,效果更佳。
3治失眠――镇静安神潜心神
赵某,女,40岁,2014年3月15日就诊。患者自述每晚睡眠困难,自感心跳响亮,头昏头痛,偶尔有腿抽筋的症状,伴面色少华,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肝血不足,心血虚,心不藏神。治以补血养血,镇静安神。方选酸枣仁汤加减。处方:炒枣仁20g,川芎10g,知母15g,茯神20g,麦冬25g,五味子8g,生龙骨50g,生牡蛎40g,防风10g,白芍18g,桂枝6g,太子参25g,僵蚕4g,炙甘草6g。服用本方两周前来复诊,睡眠质量明显好转,头疼症状消失。遂再服用两周,心悸,头疼症状消失,每晚能入睡6~8小时。
体会:失眠多与心,肝等脏有关,其有实证和虚证之别,实证多有肝火扰心,痰热扰心;虚证多有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本患者属于肝血不足,心不藏神。故方中重用龙骨、牡蛎镇静安神,特别是龙骨治疗顽固性失眠[5]效果甚佳,更与益气养血药同伍,使气充血足,心有所养,神有所藏,则心神自宁,睡眠安稳。
4治心悸――镇惊定悸助化源
安某,女,45岁,2015年3月10日就诊。患者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时易于发作,胸闷,短气,烦躁不宁,伴有欲吐,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尿短赤,便干,舌红苔黄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