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化策略与本土权重
国际化策略与本土权重
2016年,举办了两届的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正式更名为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Shanghai)。从“影像展”到“影像艺博会”的变化,一方面,“影像艺博会”更明确了“这就是艺术画廊的主场,是一个和买家的照片交易平台”的主旨,兴许避免了“影像展”容易被人误以为只是摄影师或艺术家的秀场;一方面似乎更强调了艺博会艺术总监亚历山大?蒙塔格-斯裴瑞(Alexander Montague ?C Sparey)对艺博会的期许:成为中国大陆最国际化的艺术博览会,以及亚太地区最顶级的摄影收藏目的地。
主办方宣称2016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是目前为止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届,参展的50余家画廊分别来自15个国家的24个城市,有四分之一的画廊首次参展。不过,纵观这次参展画廊名单,不过,纵观这次参展画廊名单,亚洲画廊的比例从往届的50%左右到此届已超过70%,中国的画廊也比以往增加了10%左右,展出的亚洲艺术家作品自然比以往更多,这一现象表明影像上海艺博会一边在用国际化的策略来吸引藏家和观众,一边又对亚洲影像作品的权重,这显然是要通过亚洲摄影来激活建在亚洲的影像卖场。
这次的观展票价比往届还高出不少,除了9月8日的媒体预展和开幕晚会,三天的展期特地留出一天给VIP藏家,而三天套票价从第二届的230元升至600元。但人们观展的热情依然如昔,官方统计称有超过27000名观众前来观展。人群聚集的艺博会上,虽然观展多于买卖,但买卖依然是艺博会的主心骨。在展会期间,有位摄影师在微信群问:什么样的照片卖钱?有两位朋友做出看似调侃但实为贴切的回答:适合挂在客厅,比如沙发上头;成名死去之后。显然,一个是说照片的观赏和装饰价值;一个是说照片的历史价值和潜在的升值空间。不过,应该还有一种饱含风险和挑战的当代摄影作品,这类作品在策展人、评论家、美术馆、画廊和拍卖行的齐力推动下,在艺术市场甚为火热。
但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这一刚刚在亚洲市场起步不久的影像交易平台,其艺术总监斯裴瑞和大多数参展画廊均表示:虽然懂行的藏家在增加,但博览会在实现交易之外,依然承担着对新进藏家和普通观众的摄影教育和影像收藏启蒙的作用。
摄影、移动影像和影像装置的集合
这届艺博会根据参展画廊的特点设置了三个板块:核心、连接和平台。核心版块聚集各类商业画廊,有多次参展的画廊,也有在中国大陆艺博会亮相;平台版块聚焦首次亮相中国大陆的国际画廊,主要以摄影师个展为主。“连接”是这次新增设的板块,展示在移动影像和摄影方面有大胆创新的艺术作品。与上届张培力策划的移动影像放映活动不同,这次展出的作品还尝试销售,标价大多在人民币2万元以下,策划这一版块的冯博一强调:“影像艺术提供了当代艺术创作的新思考空间,创造了富有动感的视听语言,它也必将成为艺术品收藏的主要类型之一。”不过,除了个别画廊有销售之外,大部分画廊表示藏家和观众很有兴趣,但要买家还是持观望态度。
此外,这次艺博会也带来每届必有的特展《洞见》,并作为私人销售区域。展览由影像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亚历山大与上海知名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联合策划,以探讨“自2000年以来出现的摄影新方法”为主题,从参展的画廊中选出28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参展,策展人强调摄影不仅仅是纸张上打印出来的一幅图像而已,所以展出的几乎都是集合摄影、装置和其他媒介的当代艺术作品。
这次特展还增加由活动合作方色影无忌策划的艺术家王宁德的个展《无名》,在展会入口处的大厅,远看似立体派风格的“绘画作品”搭配富丽堂皇的“灯塔”极为引人注目,但若走进“画”前仔细观看,这其实是艺术家在城市各处用相机收集的“牛皮癣”及其被涂抹的痕迹,然后寻找极高认知度的画面:苏军攻占柏林,杜尚与裸女对弈……作为系列作品结构的基底进行数字化拼贴,这种被认为损害市容市貌的污点与金光熠熠的展厅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但同时又被容易误以为的“绘画效果”消解、甚至解构,而回到拼贴后的图像,又呈现出人的对抗、事件冲突中的瞬间,这种“视觉骗局”激发人们对摄影与绘画的边界,以及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这样的布局似乎是有意缩小单一门类艺博会存在的局限性,往当代艺术靠拢,紧跟大艺术市场的潮流。对此,艺术总监亚历山大说:“中国藏家和观众对摄影的热情不断升温,但什么是摄影?它的界限在哪里,这是值得探讨的。如今,摄影还是记录生活、捕捉光影的方式,但它与视频、装置的界限已经模糊了。越来越多艺术家,将摄影视为一种媒介或方式,结合剪裁、拼贴、焊接等不同方式完成作品,有些艺术家都不亲自拍摄了。”有多家有展示跨媒介当代艺术作品的画廊反映,在这个艺博会上真正收藏这类作品的是已有当代艺术收藏经验的藏家,这一群体和传统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