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主要涉藏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现状分析.docVIP

德国主要涉藏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现状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国主要涉藏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现状分析

德国主要涉藏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现状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国的涉藏研究机构和藏学人员的现状,并就德国藏学的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文章主要收集整理了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学系等涉藏机构,以及皮特?施韦格、贝托尔德?劳费尔、哈如纳嘎、索仁森等较知名的藏学学者的基本情况。这是对德国藏学现状的一次全面的普查,也是迄今为止对德国藏学研究情况的汇总和整理,从而为藏学工作者提供了全面、扎实的研究资料。   [关键词] 德国;涉藏机构;人员;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6“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8)02-0083-11      一、德国藏学的萌芽及早期的藏学家      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具有古老的东方学研究传统,而作为东方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藏学,近几十年来在德国得到了较多的支持和重视,以致使其渐渐登堂入室,创立了藏学在德国“相对而言优于欧洲其他各国的局面”(注:沈卫荣:《德国的西藏学研究和教学》[M],蒙藏专题研究业书之五十八,第2页,1993年,蒙藏委员会印行。)。   纵观德国的藏学研究起步的发展过程,其早期藏学与传教士传教的需要、吐鲁番学研究和佛教研究以及印度学研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开德国藏学先河的是传教士。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海因利希?奥古斯特?耶希卡(Heinrich August Jauml;schke,1817―1883)、奥古斯特?赫尔曼?弗兰克(August Hermann Franke)、伊萨尔?雅各布?施密特(Isaal Jacob Schmidt,1779―1847)等。   海因利希?奥古斯特?耶希卡是一名莫拉维亚(Moravian)教派的传教士。他的主要工作是传教和《圣经》的藏文翻译,他可以称得上是德国藏学研究之父。他在传教之余所编写的《藏英字典》(A 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revailing dialects.London:Routledge,Kegan and Paul,1881)和《藏文文法》(Tibetan Grammar.London:Trübner 1883)出版于100年前,是其藏学代表之作。1856年,耶希卡被任命为建立在克朗?拉霍尔(Kyelang Lahul,古拉达克王国境内,今属印度)的一个新莫拉维亚传教点的主管人。他在藏区住了11年,后期由于健康问题于1868年回到家乡,此后,一直从事《圣经》翻译工作,还用藏文写过不少书。他所从事的学术性的副业除上述《藏文文法》《藏英字典》外,还有《论藏语的语音系统》(Uber die Phonetik der tibetischen Sprache)等等。在耶希卡成果的基础上,藏学研究开始在德国萌芽。   奥古斯特?赫尔曼?弗兰克是耶希卡最著名的后继者,他也是拉达克的莫拉维亚兄弟会的会员和传教士。1896年他到达拉达克首府列城(Leh),主要工作是翻译耶希卡尚未翻译完的《圣经》。从一开始他就将传教工作与对该地区的语言、历史和民俗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他是第一位拉达克专家。1914年他再度回到拉达克。1920年成为柏林大学哲学系讲师,1925年晋升为教授。著述甚丰,涉及语言、历史、考古、文献、民俗、史诗研究等各个方面。其主要代表作有《西部藏区兄弟会传教的语言问题》(Die Sprachenfrage in der west-tibetischen Mission der Brüdergemeine,Allgemeine Missionszeitschrift 37,1910,PP. 412―454)、《在西藏的精神生活》(Geistesleben in Tibet,Gütersloh:G.Bertelsmann,1925)、《西藏历史研究和从中人们所能经历的》(Tibetische Geschichtsforschung und was man dabei erleben kann.Herrnhut:Missionsbuchhandlung,1911)、《西部藏区史》(A History of western Tibet,1907,London)、《格萨尔史诗中的春季和冬季神话》(Der Frühlings-und Wintermythus der Kesarsage.Beitrauml;ge zur Kenntnis der vorbuddhis-tischen Religion Tibets und Ladaks.Helsingfors,Soc.Finno-ougr.1902)(注:沈卫荣:《德国的西藏学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