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德建设,构建与谐社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公德建设,构建与谐社会

加强公德建设,构建与谐社会   社会公德即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公民的公德水平直接关系社会的和谐。为了解石家庄市民社会公德现状,我们深入到石家庄六个区不同类型的企业、机关、学校、社区,针对市民各个阶层,及各职业人群包括部分长期来石做工、经商人员和驻石官兵,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期“解剖麻雀”,从中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探求解决之道。      一、石家庄市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主要从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公共交往公德、反映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公共场所公德、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人类环境公德三方面了解市民社会公德总体状况(括号内数字为选择此项的被调查者在全部被调查者中所占的比例)。   1.公交秩序方面,“总是看到” 和“经常看到”的现象: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78%);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77%);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幼病残孕及抱婴儿的乘客让座(49%)。   2.环境保护方面,“总是看到” 和“经常看到”的现象: 垃圾不分类投放(83%);使用不可降解的超薄塑料袋(81%);随地吐痰乱扔杂物(80%);在车站、街头散发宣传资料、广告等(78%);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主人不予清理(72%);打喷嚏、咳嗽时不加掩饰(72%)。   3.在公共场所,“总是看到” 和“经常看到”的现象:在需要排队的地方不排队(85%);遇事围观、起哄(74%);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等(68%);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67%);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54%);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54%)。      二、市民社会公德现状原因分析      类似的调查在其他城市也搞过,如2006年1月公布的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不讲究环境卫生、不爱护公物和不文明行车、乘车是当前北京市民反应比较强烈的问题。为什么在很多国家罕见的公德缺失现象,在我们这里却如此普遍又屡禁不止呢?下面试从原因上做一分析。   1.国人具有重“私德”而轻“公德”的道德传统。中国社会历来是以家庭家族为重心,社会就是一个扩大的家庭,家庭伦理引申为社会伦理和国家统治的政治原则,因此中国人认为私德是公德的根本。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就抨击中国人只有私德而不讲公德的现象。多少年过去了,这种状况仍没有多大改变。人们仍只讲小圈子的道德――遵守家庭的、朋友的、单位的、熟人的道德规范,而一旦脱离开这个血缘的或类血缘的环境,到了陌生的公共环境中,就往往对那些应该共同遵守的东西视若无睹,甚至破坏那些明文规定且张榜公布的文明公约或守则。   2.社会公德教育不够得力。在一个没有公德传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不厌其烦、坚持不懈。目前社会公德教育不够得力,原因一是将社会公德看作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二是形式主义,只讲一些大的原则、口号,而不从身边事入手、扎实落实。如问卷第(十四)题:“您是否知道《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 46.9%的人知道部分;24.8%的人不知道。即便知道,也多是知道几句口号,并没有具体的规范要求,因此不能起到太大作用。   3.不能形成足够的舆论导向。搞好社会公德建设,需要“两手抓”,即一手抓扬善,一手抓惩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对先进的赞扬和对公德缺失的不良现象的抨击、惩罚缺乏应有的力度。甚至一个人认真履行了一般社会公德后,非但难以受到表扬和鼓励,反而遭到讥讽和嘲笑。这类现象正在不断吞噬着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就很容易做出违反公德的事来,甚至形成“集体无公德意识”和“集体反道德主义”倾向。没有足够的正向舆论支持,是社会公德难以践行的又一重要原因。   4.管理制度存在盲区,并且执行不力。当公民尚未将社会公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格、养成道德习惯时,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首先就要通过一种外在的强有力的约束(亦即他律),才能规范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道德“他律”有多种方式,社会舆论和制度规范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但是,社会舆论的外在强制性约束远不如制度规范。事实证明,目前社会公德的缺失与社会公德制度建设软弱有很大的关系。   5.某些公共设施不具备或不完善让人感到不方便。目前我国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不足10%,特大城市也只有20%左右,石家庄基本上也是这一水平,而欧洲、日本、南美等大城市达到40%-60%。运力不足,又不正点到达,也是造成公交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在车站、影院等行人驻足的地方,垃圾箱太少,更谈不上垃圾分类;市区建设有时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只为管理方便,却给市民带来不便,如有的路口人行横道被护栏挡住,两侧绕行都需走很远,胆大或不得已的人便会冒险翻跨护栏,这方面的问题也有碍社会公德的遵守。      三、市民公德建设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