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通典·选举典》分析-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docxVIP

杜佑《通典·选举典》分析-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佑《通典·选举典》分析-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

绪 论 杜佑(735—812),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字君卿,一生经历 了玄、肃、代、德、顺、宪六朝。他自幼以“门资”涉足仕途,历任济南郡参军、 工部朗中、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岭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自德宗末年至 顺、宪两朝,杜佑官高爵显,位至宰相(司徒同平章事)。宪宗在批准他退休的 诏书中盛赞他是“岩廊上才、邦国茂器、蕴精通之识,履温厚之姿,宽裕本乎性 情,谋猷彰乎事业。博闻强学,知历代沿革之宜;为政惠人,审群黎利病之要。” ①杜佑一生,仕宦生涯达 60 年之久,宪宗的诏书可以算作是朝廷对他的政绩和人 品的总结。 杜佑的《通典》是在刘知几之子刘秩《政典》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搜博采, 自大历元年(766)动笔,至贞元十七年(801)完成,前后历时三十五年。《通 典》上起唐虞、下止唐代宗,将几千年典制体溶于一炉,全书共二百卷,是我国 第一部系统反映古代典章制度的通史。《通典》在中国史学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地 位。它所记“历代沿革废置及当时群士议论得失”,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思想意 义;它的体裁和体例,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上的一次重大创新。杜佑本人在《通 典》一书中所撰写的史论,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发展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通典》在政类书中起到了先导作用,郑樵的《通志》、马 端临的《文献通考》,以及《续三通》、《清三通》等都是受其影响而写成的政类 书。 《通典·选举典》是中国古代较早系统地撰写选举制度的典制体史书。杜佑 把上起唐虞三代、下止唐代中叶的选举制度记录下来。他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选 举制度,撰写了一部真正关于选举的史书。这是以往的史书中所未曾见到的情况。 通过对《通典·选举典》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损益;并对这 份历史遗产,评其优劣、辨其是非,为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前学术界对《通典》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对杜佑的历史进化思想和经世致用 思想的研究以及对《通典》的评价上,如李之勤的《杜佑的历史进化伦》、葛兆 光的《杜佑与中唐史学》、瞿林东的《论〈通典〉在历史编纂上的创新》以及《论 〈通典〉的方法和旨趣》等一批有价值的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肯定了《通典》的 历史地位和价值意义。但是对《通典》九个门类的研究还不太深入。没有把《通 典》每一门类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来系统的研究,以归纳和总结它们的历史价值 ①[后晋]刘煦等:《旧唐书·杜佑传》,中华书局,1975 年,3981 页。 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通典》中有关“选举”内容的研究,来归纳和总结前人 尚未重点涉及的方面,以便能给研究《通典》的学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 介绍了《通典·选举典》的成书背景。本章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了这 一点。首先,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浓厚的史学志趣;其次,前人的研究成果;再次, 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时代的强烈呼唤。 第二章 从对杜佑家世出身的介绍、中唐社会现实的描述及唐代科举取士制 度实行的现状三个方面介绍了杜佑选举观形成的原因。 第三章 简单地介绍《通典·选举典》的体例及写作特点。 第四章 从《通典·选举典》中看杜佑的选举观,是本文的重点。 第五章 从后世文献和唐以后科举制度及其它选举制度几个方面介绍了《通 典·选举典》对后世的影响。 结束语 对中国封建社会选举制度作简单的评价。 第一章 《通典·选举典》的成书背景 《通典》何以能成为一部千古不朽的历史著作?《通典·选举典》能成为选 举史的开山之作,是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个人的史学修养有密切关联的。笔 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节 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浓厚的史学兴趣 杜佑出身于名门望族,世代书香,自幼以“门资”涉足仕途。他聪颖过人, 酷爱学习,《旧唐书·杜佑传》说“性嗜学,该涉古今,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 终日手不释卷;质明视事,接对宾客。夜则灯下读书,孜孜不倦,与宾客谈论, 人惮其辩而伏其博,设有疑误,亦能质正。”①李翰也说杜佑“雅有远度,志于邦 国,笃学好古”, 渊博的历史知识为他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唐代官僚加学者的人物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问做得好,诗赋文 章写得好,属于文学、学术兼长的类型;另一种是学问做得好,诗赋文章不一定 做得好,属于学术长于文学的类型。”②从对杜佑的材料研究上看,他显然是属于 后者。他似乎从少年初学就养成了不好文学而热衷于经史典籍的学问兴趣。例如, 杜佑本人在《通典序》中开宗明志说道:“佑少常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 艺,不好章句之学。”以后又在《进通典表》里这样写道:“臣本以门资,幼登 官序,仕非游艺,才不逮人,徒怀自强,颇玩坟籍,虽复历叨幸,或职剧务殷, 窃惜光阴,未尝轻废。……每念懵学,莫探政经,略观历代众贤著论,多陈紊失 之弊,或阙匡拯之方。”其中所谓“不达术数之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