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120例疗效分析
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120例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了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来我院接受踝关节骨折治疗的120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组100例中,优30例,良54例,可10例,差6例,优良率为84%;非手术组20例中,优4例,良8例,可5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60%。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良好。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疗效
踝关节骨折目前是创伤性骨科中最为常见的的骨折之一。踝关节是负重关节,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因此要求治疗时要有准确的解剖复位很固定,来保证关节的早期活动,同时以促进关节软组织的逐渐修复。一旦踝关节复位不佳,使其与下胫腓之间的联合不稳定,最终导致患者出现退行性关节炎和迟发性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我院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患者10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20进行非手术治疗手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现将疗效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患者男72例,女48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45岁,中位年龄47岁。100例手术患者按照Danis-Weber分类原则分为三型[1],A型骨折患者35例,B型骨折患者32例,C型骨折患者33例;120例患者按照Lauge-Hansen分类分为五类[2,3],39例患者为旋后外旋型(SE),33例患者为旋前外旋型(PE),22例患者为旋前外展型(PA),14例旋后内收型(SA),12例为垂直压缩型(VC)。55例患者为双踝骨折,34例患者为三踝骨折,31例患者为Pilon骨折。患者脚踝受伤到开始手术的时间为6 h到15 d,平均时间为5.6 d。
1.2 手术方法 100例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用石膏固定的疗法。外固定发治疗其中8例为单纯外踝骨折,SA-1度骨折;7例患者为下胫腓韧带损伤,骨折程度为SE-1度;3例患者骨折程度为PA-1度;2例患者骨折程度为PE-1度。以上患者切开复位直接用石膏进行外固定,患者固定6~8周后进行XA光片复查,恢复良好着去掉石膏固定,然后进行踝关节运动功能锻炼。
如果患者为双踝骨折或者三踝骨折,则应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时分别行内、外双切口,实施外切口爆率患者外踝与下胫腓联合的部位,手术时尽量不要损伤腓浅神经。实施内切口时,应主要不要损伤患者的,并小心切开关节囊。我院经常固定内踝前首先进行外踝整复以及内固定。内固定材料选择依照患者骨折情况以及严重程度而决定。内、外踝关节复位并固定后,Weber-C型患者如果同时有下胫腓分离症状时,且于下胫腓间有3 mm以上的间隙时,应该在位于踝关节上方大约3~4 cm处用一长螺钉平行胫距关节面略向前,贯穿腓骨胫骨固定,恢复踝穴原有的宽度。三踝关节出现骨折时,如果部分踝关节骨折没有明显发生移动,可不做任何处理。但是如果骨折块大于胫距关节面的四分之一时,则必须要进行复位股东操作。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其中进行开放复位固定手术的患者100例均进行了随访调查,随访时间为4~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疗效的评定的标准按照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性以及X光片的结果进行。评定的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疼痛状况,踝关节复位后的稳定性,患者的行走能力以及跑步能力,术后踝关节活动能力、X线测量距骨移动程度、距骨倾斜程度以及踝穴关节间隙的变化。评定打分标准为:95~100为优秀;90~95为良好;85~90为可以;80~85为差。结果如表1所示,手术组100例中,优30例,良54例,可10例,差6例,优良率为84%;非手术组20例中,优4例,良8例,可5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60%。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5)。
表1 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关节面移动位置小于2 mm的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旋型和旋前外展型1度骨折在适当时间实施外固定手术,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腓骨固定在踝关节复位手术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能阻止距骨外侧半脱位,使下胫腓关节结构保持一致[4]。一旦出现腓骨骨折的远端固定不牢固,则会导致外踝向上移动,进一步引起踝关节的运动轴的变化,最后会使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患者内踝出现骨折时,经常出现骨折间隙增大,同时有软组织内嵌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容易进行复位。在进行手术时,可用钢丝等进行固定。在行切开复位时,要仔细观察患者踝穴内上角骨质是否存在塌陷,如果出现则应进行修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