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永刚决胜于时光之外
“你过去10年的思考,只要坚持,就有机会成为行业的龙头,甚至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
郑永刚,祖籍浙江宁波,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新沪商联合会会长,杉杉品牌创始人。
1980年代,郑永刚携杉杉横空出世。身着杉杉西服是彼时中国男人的潮流标志,中国服装业第一个电视广告语、沪语句式的“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更是妇孺皆知。
20多年过去,那一代创业企业家在显赫一时之后,已多半凋零。郑永刚却依然屹立潮头:“2012福布斯全球时尚界25华人”、2011年“全球华人经济领袖”……
“跑得快,不等于跑得好,一跤摔出去就没有了。这个时代变化的速度如此之快,要想做成长久的企业谈何容易。你要静静地观察,不断地改变,稳健地向前。这是中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你总有机会。”
起承――
1989年5月,宁波市工业局把鄞县棉纺织厂厂长郑永刚调到了生产西服的甬港服装总厂,目的无他:由于巨额亏损资不抵债,服装总厂只有300个拿不到工资的工人和因改造流水线留下的300万元债务,实际上已经破产,郑永刚是奉命来处理最后的烂摊子的。
天命似乎已定,但31岁的郑永刚还是想尽人事搏一把。198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爆发的西服热潮已经席卷城乡的每个角落,当农民下地都穿着土裁缝做的西服时,中国的西服市场彻底陷入了疲软的谷底。这是全世界永恒的流行,为什么偏偏在中国水土不服?郑永刚远赴深圳调研,在火车上发现了一个身着国外走私西服的年轻人。那一瞬间,郑永刚顿悟了:中国的西服都是继承解放前红帮老师傅的做法,是用黑炭衬等支撑起的“盔甲”,而国外西服早已是轻、薄、挺、软的时尚趋势。
回到宁波,郑永刚指挥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做出了新一代轻、薄、挺、软的中国西服。郑永刚指着厂门前苍翠的三棵杉树说:“我们的品牌就叫‘杉杉’吧!”
正赶上服装销售的黄金季10月,郑永刚决定:“卖到上海去。”
上海,一百年来一直得风气之先,是中国时尚的桥头堡。郑永刚知道,要想在服装市场立足,上海一役至关重要。只有债务没有财务的郑永刚借了6万元,全部投在电视台,做了中国服装业的第一支电视广告,然后携“不要太潇洒”的轰动效应,说服了上海淮海路、南京路上的十家专业服装店借柜让杉杉上架试销。杉杉的销售人员现场把杉杉西服扔进洗衣机,水洗完毕拿出来一抖,果然是轻、薄、挺、软,水洗不变形。
毫无疑问,杉杉西服征服了素以眼光挑剔的上海“老克腊”。全国各地的商家提前半年就预付了全额货款,开着货车到宁波杉杉门口巴巴等上十天,好说歹说才能拉走订货量的一半。一些城市由于货源稀缺,甚至要凭结婚证才能购买一套杉杉西服。
一个破产边缘的厂“翻红”了。
1991年,杉杉在上海中百一店开设了首家服装品牌专卖厅。1995年,杉杉邀请台湾形象策划高手协助完成了企业形象导入,成为服装界第一个完成CI战略导入的企业。时至2006年,杉杉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已达48亿元人民币。
但你以为“杉杉”是西服的代名词,那你错了。
――转合
别人才看见杉杉的烈火烹油,郑永刚却感觉到了天花板。
“企业做长久,做强、做长,它的核心是思考。你的企业做成现在这样,其实是你10年前、8年前的思考形成的结果。所以多数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别短,就因为它没有思考,干到哪儿算哪儿,亲自指挥,亲自打仗,打赢了就打赢了,打死了就打死了。真正做大企业,要有思考的,然后经过长时间不断地追求和坚持。”
作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服装企业,杉杉早已在业内遥遥领先。但郑永刚意识到,服装行业做到500亿难度很大。随着其他服装企业品牌营销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品牌的大量进入,国内服装业高速发展期将随之结束。
郑永刚提出,服装行业还是要坚持做好,但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够了。杉杉集团必须要综合发展,在转型中寻求突破。
1999年,在浦东区政府的盛邀之下,郑永刚带领部分团队从宁波搬到了上海。依靠杉杉的盛名和郑永刚的个人声誉,想在当时已经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中分得一杯羹,并不是什么难事。
房地产不是核心竞争力。郑永刚的目光似乎有些游离物外: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杉杉要进军高科技。
做衣服的要搞高科技了,这步子太大,旁观者心里不免有“扯淡”的嘀咕。
郑永刚自然不懂高科技(他坦陈,自己连做衣服也并不懂),他让集团投资部门广泛调研项目,要求有两个:技术必须领先,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快速反应的投资部门把一份报告放在了郑永刚的案头:鞍山热能研究院正在研发“中间相碳微球”即“锂电池负极材料”,已申报国家863发展计划项目,具有国际领先性。当时的充电电池市场还是镍氢电池的天下,锂电池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当时整个国家都没有这个产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