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代谢调节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调整期 生长速度: 形 态: 生 理: 原 因: 调整期长短: 一般不立即进行细胞分裂 体积增长较快 代谢旺盛,大量合成细胞需要的酶类、ATP和其他成分 调整或适应新环境,合成诱导酶 菌种的遗传特性 菌种的生长阶段--对数期 培养基的成分--与原培养基同. (三)细菌的生长规律 (适应新环境) 选修85页 对数期 返回 增长速度: 形态结构: 生理特征: 应用: 代谢旺盛 快速分裂(等比数列 Nt=N0×2t) 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和科研材料 稳定 (条件适宜) 稳定期 速度: 原因: 数量: 生理: 形态: 繁殖率≈死亡率 菌体数目达到最高(种内斗争最剧烈) 细胞内大量积累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某些产芽孢的细菌开始形成芽孢 培养基营养物质有限,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生存条件恶化) 返回 衰亡期 开始释放次级代谢产物 数量: 形态: 代谢: 繁殖率<死亡率、菌体数目急剧下降 细胞形态多样,甚至畸形,细胞开始解体 (生存条件极度恶化) 返回 细菌生长曲线与种群增长曲线的比较 1.都是对群体数量的描述 2.存在最大容纳量:K值 3.细菌群体生长曲线中 ①与种群数量变化的“J”形曲线相似的 ; ②与种群数量变化的“S”形曲线相似  的 ; ③种内斗争最激烈的阶段: ; ④与无机环境斗争最激烈的阶段: ; ⑤几乎不存在种内斗争的阶段: 。 调整期+对数期 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 稳定期 衰亡期 调整期+对数期 生产上常用对数期的细菌作为菌种,以缩短生产周期。 在稳定期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有助于延长该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四).生长曲线的应用 1.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生长繁殖速率快,代谢旺盛 2.进入稳定期后,抗生素等代谢产物逐渐增多 培养方法: 连续培养: 在一个流动装置中,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样以一定速度不断放出老的培养基, 以保证微生物的营养物质需要, 使微生物保持较长时间的高速生长。 并排出部分有害代谢产物, 应用: 意义: (五)影响因素 连续培养法 排除环境中的代谢废物 补充营养物质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 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等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会急剧下降 1、温 度 (1)微生物生长最旺盛时的温度叫最适 生长温度 (2)在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 (3)最适生长温度以后 (五)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外因) 多数细菌:6.5~7.5;真菌:5.0~6.0;放线菌:7.5-8.5。 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等 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2、pH (1)每种微生物的最适pH不同 (2)超过最适pH范围以后 多种细菌和大多数真菌 某些链球菌等 某些产甲烷杆菌 酵母菌 3、氧 (1)好氧型微生物 (2)厌氧型微生物 (3)严格厌氧微生物 (4)兼性厌氧微生物 1、生产实践中为大量获取抗生素,应采取哪些措施? 采取补充营养物质、加入缓冲液调节pH、调整温度等方法延长稳定期。 2、根据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可以采取哪些灭菌方法? 高温灭菌、强酸、强碱灭菌。 分析与思考: 练习: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微生物生长所需最适PH。 原理:当培养基的PH高于或低于某种微生物的最适PH时, 答: 它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因此可以配置出不同PH的培养基, 步骤:①配制PH为3、5、7、9、11的培养基,编号 ②经灭菌、接种, ③在适宜的 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 ④观察在不同PH 的培养基上 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结论:其中生长良好的那个培养基的PH , 就是这种微生物的最适PH 。 血球板计数法 涂片计数法 四 学习微生物(细菌)的培养技术(实验) 实验原理 《选修》87页 1.配制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需要选择原料配制培养基, 并调节PH值适宜。 2.灭菌 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 接种环(针) 火焰烧灼灭菌 手 酒精(75%)灭菌 3.接种培养: 将菌种接种在彻底灭菌的培养基上, 无菌条件下培养, 得到生长良好的菌落。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检测 1、写出硝化细菌和根瘤菌的碳源和氮源。 2、氮源的主要作用。 3、哪些物质可作为生长因子(4种以上)? 4、谷氨酸生产中C/N为3:1时,结果如何? 5、从混合菌中筛选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根瘤菌、光合细菌可分别对培养基做什么处理? 6、如何鉴别饮用水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