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尿液常规检验Urinalysis(Urine and Analysis);;;肾;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尿液检验的目的是什么呢?;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2、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3、安全用药的监测;
4、职业病的辅助诊断;
5、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检查;
6、吗啡的检测;
7、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
(WBC检出率为5.86℅,RBC检出率为9.73℅,管型检出率为 0.38℅)
;三、尿标本的采集 ; 尿液标本的采集 ;2、避免其他体液混入尿液;
3、采集清洁中段尿;
4、标记明确。
;(二)尿液标本的种类;方差分析;(三)尿液标本的处理;第二节 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测
(尿量、气味、颜色及透明度、比重);一、尿 量;尿量检测的临床意义;(二)尿量减少(0.4升/24h或持续17ml/h ,无尿:100ml/24h)
1、肾前性:各种原因引起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减低所致。
2、肾性少尿:肾实质性损害所致。
3、肾后性少尿: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所致。
;二、气 味;三、尿色及透明度;在病理情况下,尿液表现的颜色可以有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1.白色或浑浊尿液
尿中含有较多磷酸盐或碳酸盐时;
新鲜尿液成浑浊样、白色云雾样,此类尿多脓尿和菌尿,见于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尿 色;3.浓茶样或酱油色尿:
多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等。;4.深黄色尿:
呈豆油色,胆红素尿,多见于肝细胞性黄胆和阻塞性黄胆。
也见于服用维生素B2等患者的酸性尿液中。 ;5.乳白色尿:常见于丝虫病和肾周围淋巴管阻塞而使乳糜液进入尿液。;第三节 尿液干化学检查;(一)酸碱度(PH);正常参考范围:
PH 5.0-8.0
正常饮食的新鲜尿液通常是酸性
PH值在6.0以上,平均PH值为6.5
;临床意义
1.酸性尿:PH6.0
生理性:摄入大量高蛋白食物。肉食为主。
病理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 发热、白血病等。服用氯化氨等药物。
2 碱性尿:PH7.0
生理性:摄入大量蔬菜、牛奶及其乳制品。
病理性: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注意事项
1 使用新鲜尿液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2 尿液放置过久结果偏碱,原因有二
① 尿液失去CO2而变碱
② 尿中某些细菌将尿素转化为而变碱
;概念:尿液的密度与同一条件下(4℃)作为基准的参考物质水的密度的比值,即指尿液与纯水的重量之比,是尿中溶解物质浓度的指标。可相对指示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正常参考范围
1 正常成人普通饮食通常保持在1.015----1.025
2 晨尿1.020 随意尿1.025
提示肾功能浓缩功能正常
;(二)比重(SG);(二)比重(SG);(三)蛋白尿(PRO);(三)蛋白尿(PRO);(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三) 尿蛋白定量检查;功能性;(四)尿糖(GLU);2、 血糖增高性糖尿:
机制:胰岛素↓→血糖↑←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
常见疾病: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
3、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renal glucosuria)
机制: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血糖正常
意义: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功能受损
家族性糖尿—— 先天性近曲小管吸收功能缺损
注:服用大量VIT C可呈假阳性;高浓度酮体尿和高比重尿可以出现假???性。;(五)酮体(KET);(五)酮体(KET);(六)尿胆红素(BLI)、尿胆原(URO);黄疸鉴别表;(七)隐血(BLD);(七)隐血(BLD);(七)隐血(BLD);(八)亚硝酸盐(NIT);(九)白细胞酯酶(LEU);(十)维生素C;方差分析;第四节 尿沉渣成分显微镜检查;一、尿沉渣镜检方法;尿沉渣检查正常参考值;二、尿液中细胞的形态及意义;血尿的临床意义;正常形态RBC;尿中WBC>5/HP,称为尿白细胞增多。
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肿瘤。
;方差分析;肾小管和乳头管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多提示肾小管损伤。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内膜大部分是移形上皮细胞,多提示泌尿系统炎症。
外尿道口及其附近覆盖的扁平上皮细胞,多意义不大。
; ; 肾小管上皮产生的糖蛋白(TH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包裹尿中其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