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docVIP

颈椎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椎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病;脊柱炎;脊髓压迫症;鉴别诊断;关节炎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热、波状热及弛张热等,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质传染病,临床特征有长期发热、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多汗、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主要发病区域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及内蒙古等,主要传染源为羊、牛及猪等,经由破损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或者消化道传播。布鲁氏杆菌侵袭颈椎椎体或椎间盘引起感染性的脊柱炎,称为颈椎布鲁氏?U菌病性脊柱炎(cervical brucellosis),颈椎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临床非常少见,国内外文献对本病报道甚少,但其病变极易破坏椎间盘及椎体,造成椎体滑脱,进一步引起颈椎不稳,同时本病的炎性肉芽组织及脓肿可压迫脊髓、神经硬膜囊,严重者出现瘫痪,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终身残疾。由于临床上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波状热现比较少见,加之布鲁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更易导致误诊并延治。现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病历资料回顾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岁,回族。因间断发热1个月余,多关节疼痛15 d入住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发热,体温37.7℃,颈部呈发作性剧烈疼痛,痛剧时,颈部无法转动伴高热,体温最高可达39.3℃,多汗,夜间痛醒,双腕关节疼痛,右腕关节红肿,背伸掌屈痛甚,双肘、肩关节疼痛,右肩关节抬举困难,无头晕头痛,无皮疹,纳可,眠差,二便调。专科查体:左腕、左踝关节红肿热痛,双侧“4”字试验阴性,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双侧膝腱、跟腱反射(+),双侧深浅感觉正常,双侧Hoffmann征及双侧Babinski征(-)。辅助检查:白细胞8.12×109?L-1,红细胞5.25×1012?L-1,   丙氨酸转氨酶69 U?L-1,γ-谷氨酰转移酶   160 U?L-1,乳酸脱氢酶259 U?L-1,α-羟丁酸脱氢酶207 U?L-1,红细胞沉降率30 mm?h-1,C-反应蛋白44.3 g?L-1,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测定定量及ANA谱、HLA-B27、感染系列、真菌D葡聚糖检测、GM实验(曲霉菌)、T-SPOT、免疫球蛋白均(-),糖类CA72-4 17.40 U?mL-1,降钙素原0.10 ng?mL-1,铁蛋白463.70 ng?mL-1,血培养5 d未见细菌生长。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左膝关节MRI:①左膝内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二度);②左膝关节腔囊积液;③左膝关节?N窝囊肿。颅脑、颈椎CT:①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②C2~3、C3~4、C4~5、C5~6、C6~7椎间盘突出并C3~4、C4~5、C5~6、C6~7椎管狭窄;③颈椎退行性变。入院诊断:①发热关节痛待查;②颈椎间盘突出症。   诊治经过:监测体温,波动在37.5~39.3℃,颈部阵发性剧烈疼痛,且成渐进性加重,服用多种非甾体抗炎药效果欠佳。进一步行颈部及颅脑磁共振示:颈椎曲度变直,C4~5、C5~6、C6~7椎间盘向后突出,硬膜囊及椎管受压变窄。C2~7水平椎体后方可见不规则条样略长T1略长T2信号影。C5、C6椎体内见片状长T1混杂T2压脂高信号影。结论:C2~7水平椎体后方及C5、C6椎体内异常信号,考虑炎症改变。C4~5、C5~6、C6~7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   进一步详询病史,得知患者常年从事养殖牛羊行业,查布鲁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1∶200),虎红平板试验阳性,结合症状,考虑颈部疼痛剧烈与颈部占位髓外压迫有关,确诊为布鲁氏杆菌颈髓感染。诊断明确后,给予抗布鲁氏杆菌病治疗,予以四联抗生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治疗期间颈椎剧烈疼痛发作频率较前减少,仍有躯干四肢疼痛、麻木感,间断发热(最高39.1℃),出现四肢肌力减退症状,肌力Ⅲ级强,复查颈椎MRI提示:椎管狭窄加重,颈髓受压明显,即转入神经外科治疗,患者1周后出现二便排出困难,考虑脊髓压迫症状,行椎管减压术,术中见:团块状肉芽肿样组织,质韧,血运一般,与硬膜粘连不重,局部小量囊性积液。分块切除送病理检查示:(C3~7),髓核组织,死骨组织,少量炎性组织。术后颈椎MR示:颈椎曲度欠自然,C5、C6椎体信号欠均匀,压脂像为高信号,C3~7椎体水平后缘软组织结构紊乱,信号模糊欠均匀,压脂像为高信号,呈术后状态。脊髓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结论:符合颈椎术后改变。   术后继续抗布鲁氏杆菌治疗。体温趋于正常,颈部疼痛明显减轻,双腕、肘关节无明显疼痛,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Ⅴ级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