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胁迫相关蛋白的-兽类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 2017,50(11):2114-2128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11.017
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
胁迫相关蛋白的表达特性
于涛,李耕,刘鹏,董树亭,张吉旺,赵斌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18 )
摘要:【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层面探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胁迫相关蛋白的表达特性,分析其功能,揭
示籽粒自身防御系统的分子调控机理。【方法】大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登海 661(DH661)为供试材料,67 500
株/hm2 密度下种植,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第 3、5、10、15、20、30、40 和 50 天(DAP)取果穗中部籽粒。
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籽粒总蛋白,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TRAQ)技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匹配
Uniprot 玉米蛋白数据库鉴定籽粒总蛋白,并且用基因本论(GO)注释按照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细胞组件
进行功能分类。分析鉴定籽粒发育过程中显著差异表达的胁迫相关蛋白,并且将其分层聚类以展示其在籽粒
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通过匹配玉米蛋白数据库,籽粒中总计鉴定到 4 751 个蛋白,这些蛋白涉及
多种生物过程与分子功能,其中代谢过程与分子过程是最主要的两个生物过程,而催化活性与绑定功能是最
主要的两个分子功能类别,表明这些生物过程与分子功能对籽粒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定量分析检测到 123 个
胁迫相关蛋白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显著差异表达,主要参与籽粒蛋白修饰(33 个)、活性氧(ROS)体内平
衡(31 个)、贮藏物质保护(17 个)、病虫害响应(8 个)及其他胁迫响应过程(34 个)。蛋白修饰相关蛋白
主要包含一系列的热激蛋白、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及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并且这些蛋白在籽粒不同发育阶
段均显著积累,这对稳定籽粒中的蛋白结构具有重要作用。ROS 相关蛋白包含不同的抗氧化酶系,并且主要
在籽粒发育前、后期显著积累,维护了 ROS 的体内平衡。贮藏物质保护相关蛋白主要包含多种蛋白酶抑制剂、
油脂体蛋白及油脂体固醇蛋白,并且这些蛋白随着籽粒发育不断上调表达,保护了贮藏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病虫害响应相关蛋白同样在籽粒发育后期显著积累,增强了籽粒对生物胁迫的抗性。其他胁迫响应相关蛋白
主要包括一系列的晚期胚胎丰富蛋白(LEA)、膜联蛋白、脂质转移蛋白、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及脂氧合酶,
其中 LEA 在籽粒发育后期显著积累,膜联蛋白与脂氧合酶主要在发育前期显著表达,而脂质转移蛋白及非特
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在籽粒不同发育阶段均有积累,表明这些蛋白在籽粒不同发育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胁迫相关蛋白在籽粒不同发育阶段显著积累,构建了一个协同、多样、稳定的防御调控机制,维护了籽粒正
常的发育过程。
关键词:玉米;籽粒发育;iTRAQ蛋白质组学;胁迫相关蛋白;蛋白功能
Proteomic Analysis of Maize Reveals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Related Proteins During Grain Development
YU Tao, LI Geng, LIU Peng, DONG ShuTing, ZHANG JiWang, ZHAO Bin
(College of Agronom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op Biology, Taian 271018, Shandong)
收稿日期:2016-09-29 ;接受日期:2017-0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106 ,2016YFD03002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3BAD07B06-2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