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甬剧俗谚语特点和地域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甬剧俗谚语特点和地域文化

传统甬剧俗谚语特点和地域文化   摘 要:本文主要以传统甬剧作品中的俗谚语为研究材料,从语音、语法、修辞等角度来分析传统甬剧作品俗谚语独特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甬剧 方言 俗谚语      俗语是指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的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主要反映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狭义的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俗语本不同于谚语、歇后语等,但鉴于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因而本文将之称为俗谚语。   宁波民间俗谚语非常丰富,不但数量较多,而且涉及类别广泛。甬剧作品虽未能尽收所有方言俗语,但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之一,也极力呈现了此地人民的社会生活镜像。本文以甬剧俗谚语为出发点,从语音、语法、修辞等角度来描绘传统甬剧作品中俗谚语的独特地域特色。   一、传统甬剧俗谚语的语音结构   俗谚语一般都比较讲究节奏和韵律。这种节奏主要体现在仿用古诗句结构,以五字、七字为最,朗朗上口。而韵律则有多种表现方式,有的依照普通话发音,读来比较符合韵律,而有的则必须依宁波话才更有韵味。   (一)单句式以七字最多   “会捉老鼠猫不叫”“小鱼掀不起大浪”“五月杨梅紫又红”“一树不开两样花”“瘟鸡娘难生好蛋”“破庙难留活观音”“毛头姑娘十八变”“门前大树好遮荫”“疑心会得生暗鬼”“雪人难见太阳红”“百货自会中百客”“三岁能够看到老”   其他的结构中字数不定,有六言、八言等。如:   “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急惊风偏偏会碰着慢郎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人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千年瓦片也有翻身日,吉人自有好结底”“善恶到头应有报,君子富贵恩冤明”“闭眼坐不如开眼睡”“好死不如恶活”   (二)双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   “牡丹虽为贵,总是污泥生”“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无亲勿着眷,无功勿受禄”“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捣门不吃惊”“人吓人来要吓死,鬼吓人来要成病”“快刀不杀自家人,好棒勿打上门客”“不做铁匠学打钉,不当和尚忙念经”“忍痛钻过荆棘林,到头还是苦河塘”   (三)双句式中有一部分句式讲究押韵,其韵律符合本地方音   “富做生,穷做亲”“亲帮亲,邻帮邻,财主帮乡绅,穷人帮穷人”“树高千太从根生,一旦富贵莫忘本”“娶妻要费财,?`没聘金娶勿来”“坐吃泰山山要倒,后山黄泥要吃掉”“六月里晒煞里山道,十二月冻死樟桥脑”   以上释例中的韵脚字,有的在普通话中同样押韵,有的则依宁波方言口音更为上口。   二、传统甬剧俗谚语的语法结构   俗谚语的语法结构形式往往表现得比较灵活,主要有单句式、复句式两种:   (一)单句型主要包括主谓句与非主谓句   1.主谓句   “药物只能医治不死病”“一根扁担六尺竟”“一树不开两样花”“瘟鸡娘难生好蛋”“儿不用娘卖身钱”“毛头姑娘十八变”   2.非主谓句   “今生欠债来生还”“偷鸡勿成蚀把米”“碰碰五斤狠六斤”   (二)复句式两个分句间存在多种关系   1.并列   “山上树木有大小,官堂大路有弯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2.因果   “运道不好,碰着赤佬”“吃仔灯草灰,撒个轻巧屁”   3.递进   “两脚带屁股,杀口逃走”“前门进道士,后门进和尚”“落水要性命,上 岸要包袱雨伞”   4.假设   “就是狗要饿煞,还有地藏王菩萨来救伊”“只吃勿做寿,血脉勿活”   5.转折   “黄金不拾,去拾烂铜”“芝麻绿豆官还没做,弄得药沙罐先进门”   6.条件   “和气生财,生意会来”“价钱公道,生意会好”   三、传统甬剧俗谚语的修辞特点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俗谚语的文化特色主要反映在语言技巧的运用上。即通过比喻、对偶、夸张、对比、双关、拟人等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诠释相关地域的人情风貌。   (一)比喻   在俗谚语运用的众多修辞中,比喻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比喻的使用,不仅能使俗谚语有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能产生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殊意象。   俗谚语中比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语句层面上的比喻即明喻和暗喻,如“人是铁饭是钢”“眉头打百结”“麦干喉咙畚箕肚”等,也有语义层面上的比喻即暗喻。传统甬剧俗谚语中比喻以借喻为最。如“鲜花不配狗尾草,黄莺怎伴乌鸦鸟”“鱼配鱼,虾配虾”“狗眼乌珠看人低”“滴水难解百日旱”“会捉老鼠猫不叫”“小鱼掀不起大浪”“瘟鸡娘难生好蛋”“破庙难留活观音”“急惊风偏偏会碰着慢郎中”“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想岁寒松,还逢老来春”“不做铁匠学打钉,不当和尚忙念经”。   (二)对偶   1.正对,即相类似的事物之间的对偶,语义上相同相近。如:   “山上树木有大小,官堂大路有弯叉”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