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12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和研究综述
5.12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和研究综述
摘 要: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文坛涌起了一阵“汶川地震诗歌热潮”。以此为主题的诗歌层出不穷,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刊载,甚至以印制成册的诗抄形式出现。加之网络媒体传播的快捷、广泛,“地震诗歌”的势头一浪盖过一浪,涌入国人的视野当中。
关键词:汶川地震诗歌 写作反思 研究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文坛兴起了一股“汶川地震诗歌热潮”。以此为主题的诗歌层出不穷,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刊载,甚至以印制成册的诗抄形式出现。加之网络媒体传播的快捷、广泛,“地震诗歌”的势头一浪盖过一浪,涌入国人的视野当中。黄礼孩在《诗歌何为》一文中,认为这次诗歌热潮的爆发是因为诗人在地震发生之后“猛然醒来”。“猛然醒来”这几个字在此运用得极为生动形象,它不仅对诗潮中诗人的创作状态进行了描述,也突出了此次诗歌热潮风起云涌的发展态势。
这次的诗歌热潮,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兆示着中国新诗的一次勃兴。从读者群体来看,它使中国新诗在受众最小的时期内,由逐渐被边缘化的状态,瞬间转变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从诗歌的创作群体来看,它的发生发展并不仅仅是靠专业诗人的努力,还有无数业余的诗歌爱好者的参与。从诗歌热潮的发展范围来看,它也并未囿于相互独立的小团体当中,而是一种几乎全民化的诗歌创作。但是,此次诗歌热潮中的诗歌创作周期短、速度快,创作主体的专业性等方面存在局限,因此在写作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对《诗歌与人》杂志2008年8月号《5?12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与研究》一书的研读,我们对“地震诗歌”在写作方面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有了一定的把握。现将书中各评论家所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分为几个大的类别,并将相关文章名附于其后。
一、“地震诗歌”多数显得浅薄、空泛,缺乏反思与批判的深度
地震诗潮中的大多数诗歌,主要是歌颂党和政府、军队以及社会各界的慈善力量,歌颂抗震救灾中的舍己为人、赴汤蹈火的感人言行,歌颂地震事件发生之后的人本价值和人文关怀等等。诗人们基本从比较宏大的角度进行诗歌创作,使诗歌呈现出“颂歌”的主流趋势,无论从主题上、内容上还是性质上,多流于浅薄、空泛,表现出的情感也大多趋于雷同,而忽视了对震后暴露出的阴暗面的披露和批判,缺乏一种有逆于主流的个性化声音,以及对地震事件本身的反思的深度与批判的精神。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总结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诗歌的创作者没有处理好诗歌承担与个人体验的关系。诗人创作地震诗歌之时,很少有人真正拥有在地震现场所获得的亲身体验,他们对于地震事件的体验基本都是建筑在文字、画面等形式的媒体报道之上的,是一种间接体验。无论是哪一种文学形式的创作,都是十分注重作者的个人体验的,没有真实的个人体验基础的文学作品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诗歌当然也不例外。因而,创作出的诗歌难免会出现内容空泛的情况,仅仅停留在对地震现场和抗震救灾过程的叙述、对泛滥情感的抒发层面,是一种为唤醒社会中的人本价值观、社会公德和人文关怀的召唤,而缺乏对于人的存在、人性等问题的反思,缺乏一定深层次的内涵。第二,地震诗歌几乎是一触地震而即发的,大多数诗歌表达出来的仅仅是对地震事件的现象层面的描写,抒发作者被这场巨大灾难激发出来的悲痛与同情,缺乏对地震事件本身的反思的深度和批判的精神。这种极度的悲痛与同情亦是一种激情,而激情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当灾难渐渐平息之后,这些充斥着激情的篇章恐怕再也经不起考验,或许人们不会忽略这次诗歌热潮,但诗潮中的作品只会化作汶川地震这个历史事件的尘埃而飘散。因而,诗人需要一段时间和距离,让激情慢慢地沉淀下来,对整个地震事件进行反思,从而增加诗歌内涵上的深度。
相关文章:一行《尚未到来的地震诗歌:一个反思》,周伦佑的《从一首诗谈“地震诗歌”》,谢有顺《苦难的书写如何才能不失重?――我看汶川大地震后的诗歌写作热潮》,陈超《有关“地震诗潮”的几点感想》,程光炜《与“5?12”汶川地震诗歌写作有关的一点想法》,朵渔《为什么普遍写得这么差》,龚奎林《苦难记忆与人的复活!?――关于地震诗歌的拯救性修辞和历史意识》。
二、诗人在写作诗歌时面临起点的犹疑,深感诗歌创作的无力,这是大部分诗人所面临的普遍境况
大自然降临的灾难横亘在人类面前,人类的渺小显而易见,即使是上万生命的层层叠加,也无法抗拒灾难吞噬的脚步。在如此巨大的天灾面前,很多诗人深感自己诗歌创作的无力,发生创作起点的犹疑。
一部分诗人认为写出来的文字只是一种仅供宣泄情感的精神符号而已。诗歌的作用太弱小了,连灾区的一瓶矿泉水都比不上。在此时,那短短的几行文字,根本无法轻易承载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甚至有人说“如果想读诗,我倒是宁愿读诗人们在别的时刻写下的诗歌。我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doc VIP
- 港口危险货物包装专项试卷.doc VIP
- 2024年教师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有关政策解读附件10.doc VIP
- 《电力机车制动机》课件 5-18-1 DK-2无火回送.pptx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PPT课件.pptx VIP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体化课程.pdf VIP
- 河南科技大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试卷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试卷C.pdf VIP
- 第十六章-会阴部手术病人的护理.pptx VIP
- 小学语文教学课件:《安徒生童话》推进课.pptx
- 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网络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