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审题之发散和聚焦
作文审题之发散和聚焦
在空空的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打开思维,看看能想到些什么,能得出哪些观点。很快,月亮、月饼、球、戒指、救生圈等实物便一一出现了,这是由外型相似引发的自然联想,属于思想最表层的东西。接下来抽象实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就会有“月亮、月饼”所体现的“团圆”,“球”所包含的“团结协作”以及“戒指”所代表的“信任、承诺”等观点的出现。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但都还在“圆”这个图形上打转。
这就需要转换思维角度,从“圆”的构成上去分析――“圆”是由曲线组成的、无头无尾而又封闭的图形。这样就很自然地得出“曲折、人生、循环、终结”等相关概念。至此,所得的观点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圆”字所能涵盖的。那是不是说此时的思路已经很开阔了呢?不,因为上述构思中我们的眼光还是太窄,只知紧盯“圆”圈住的部分而将圆外大片的空白空间给彻底忽略掉了。所以,若从整个图形的布局来看,它不正寓意着打开禁锢,走出因袭的圈子,方能迎来更宽更广的天空吗?
所以,要写好作文,审题立意是关键;而要审好题,发散思维又是关键。要发散思维,首先就要学会抽象与具体的转换、整体和局部的配合。
其次,发散思维更具体地表现在学会多角度分析材料上,倘若给出的作文材料中有具体的人或物,就可从人、物入手,有多少人、物就有多少个角度,每个角度都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下面以大家熟悉的《滥竽充数》故事为例,分析如下:
角度一: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却硬要冒充内行。
观点: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老实对待,做假者终将无处躲藏。
角度二:齐宣王――“滥竽充数”得以存在的前提。因为他做事爱讲排场,连听音乐都要三百人一起演奏,这才使得作假者有机可乘。
观点:好排场、讲摊子、大手大脚的官僚主义作风必然会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成为滋生“南郭先生”的温床,我们应坚决加以抵制。
角度三:齐缗王――喜欢听人单独吹竽,他的出现改变了滥竽充数的局面。
观点:只有改革机制、落实政策,才能打破“大锅饭”,使“滥竽充数”者混不下去。
角度四:299人(“三百人”减去“南郭先生”)――他们天天和南郭先生一起吹竽,肯定知道他在作假,但终宣王一生都无一人主动去检举、揭发,正是他们的沉默无声成了“滥竽充数”者有恃无恐的无形的保护伞。
观点:必须打破无形的保护落后行为的现象(如公车上见小偷行窃视而不见)。
当然很多材料没有如此明确的人、物,有时就是一个简单的事物。这时就不妨从事物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有多少特点(包括事物的变化、规律、成因、性质、关系、现象、功能、作用等)就有多少角度。
例如:“钢笔”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若以它为话题目就可这样分析:
(1)产生:虽然它的出现仅仅200年(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标志着钢笔的诞生),却以自身的方便小巧很快取代了使用了几千年的毛笔,一举成为主要书写工具。
观点:事物的好坏是不以时间长短来论的,“优胜劣汰”才是铁的法则。
(2)形状:从产生到现在,虽然大小、颜色、图案等不断地变化,但基本机构却一直未变,即都是大大的肚子和小而尖的嘴。
观点:一个人无论外表如何改变,都必须先让自己的肚子装满“墨水”,才能成为真正文明而高雅的人。
(3)功能:书写。
观点:面对当今世界多元化的格局,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在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传承并发扬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精髓。
……
最后,当话题只是个抽象的概念时(如“愿景”、“远方”等),就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联系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加上逆向思维来开拓思想,多角度选择立意,即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以上就是审题之发散思维,放开思想,才会有最佳的立意选择。但俗话说“过犹不及”,思维放得太开、跳跃太大,就难免产生偏题、离题现象,而且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分角色切割开来理解的。所以,在发散的同时又要注意时刻把眼光聚焦到具体材料上来,即要把握好“散”的尺度,避免以下失误的出现:
1、只抓一点,不及其余
材料: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的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后面数十只羊就会跟去。(节选自丰子恺《随感》)
这则材料有人提出观点:(1)羊群走路靠头羊――谈领导作风;(2)莫做温驯的绵羊――论个性;(3)牧羊有方――谈方法的重要性。
应该说,上述观点就是分别从头羊、群羊、牧羊人多角度分析的产物,表现出思维的活跃性。但遗憾的是只抓住了一点,没有顾及材料的整体,得到的是从局部引发的片面认识,不能涵盖整个材料。因为材料中那位先生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