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docVIP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   [摘要]自古以来青海到甘肃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式修建,为重展丝路雄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甘青古道;古代交通;河西走廊   [中图分类号]K8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4-0005-03   2010年4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式开工建设。新线东起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兰州市,途经青海西宁,穿越祁连山,通过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嘉峪关,进入新疆哈密、吐鲁番,到达乌鲁木齐站,这一线路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全长1776公里。此线路的开通,无疑对促进甘青新经济的发展、加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行经路线基本与古丝绸之路甘青新段平行。本文主要对甘青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古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变化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青海与甘肃河西走廊古代交通要道主要在祁连山隘口中通过。祁连山也称南山、雪山或天山,西以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为界,南邻柴达木、共和盆地和黄河谷地,北侧俯视河西走廊,东南接秦岭、六盘山,长约1000公里,宽200~300公里不等,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自西向东,包括阿尔金山、党河南山、疏勒南山、大雪山、陶勒南山、祁连山、乌鞘岭等。其山势巍峨挺拔,形似昆仑,故有“西戎昆仑”、“海内昆仑”之称。据《西河旧事》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郡界,产松柏五木,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冷,宜牧放,牛羊充肥,乳酪美好。”《肃州志》载:“祁连山,在酒泉城南150里,一名雪山,峰峦高耸,四时积雪,春夏消释,冰水入河,以灌田亩,郡人赖之。”   一、古代青海与甘肃河西走廊通道   青海与甘肃河西走廊古代交通道路,据陈良伟先生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条:   其一,扁都口通道。因沿线所经必须经过祁连山脉中的扁都口山隘而得名。这条路线南出口是西宁,北出口是山丹,并由山丹并入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干道。其具体行走路线如下:由今西宁出发北行,经门源、俄堡至山丹永固,正北往山丹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主干道;其东偏北东行经马营、永昌可至凉州;北偏西行经民乐、六坝,可至张掖。   其二,走廊南山通道。因其主要路段需要经行走廊南山,故而得名。其所经沿线如下:由海晏出发,至祁连县城,溯黑河而上,经由葫芦塘而至野牛沟,在此道路分岔:自野牛沟正北行,相继经过张掖肃南白泉门、酒泉清水堡、总寨而至酒泉;自野牛沟西偏北行,经过大疙瘩、托勒、祁青、夹皮沟、铁镜山、石泉,正北终于嘉峪关,东北终于酒泉,西北终于玉门关。另外,还可由托勒继续西行,至疏勒河上游流域的苏里,而后从那里沿疏勒河而下,径直往党河古城和敦煌。   其三,柴达木北通道。因此道沿柴达木盆地北沿而行,故而得名。此道东起伏俟城(今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石乃亥乡菜济河南的铁卜加村),溯布哈河而上,经现今的天峻、德令哈、怀头他拉、大柴旦和当金山口,折而北行,终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古道的重要站点敦煌。   由上可知,青海与甘肃河西走廊古代交通道路主要有三条,因祁连山脉绵延亘长、地形复杂,又分出许多岔道,但不论怎样行走,最终都归结于丝绸之路重镇即主干道上。   二、古代青海与甘肃河西走廊交通分期   根据考古发掘与文献资料记载,古代青海与甘肃河西走廊交通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甘青古道萌芽时期(先秦)。据考古发掘,青海与甘肃河西走廊的交通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24年发现于洮河西岸广河县齐家坪的齐家文化与1923年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的卡约文化等,都反映出两地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祁连山脉由西北向东南亘卧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之间,两地居民虽隔山而居,似乎很早就有经济、文化的相互交往和民族迁徙。   第二,甘青古道开拓时期(两汉)。青海与甘肃河西走廊的交通作为政府行为在西汉时期开通,究竟具体什么时间开通,国内学者认识不一。鲜肖威先生认为,早在汉武帝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前139至前12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开通此道;吴?i骧先生认为,此道为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入河西走廊时所开;初师宾先生认为,此道开通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王育民先生则认为,此道在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赵充国进兵羌中时开通。对此我们认为第四种观点更为合理。公元前1世纪,西汉王朝与世居青海的羌族矛盾开始尖锐起来。汉武帝后元元年(前88),“先零豪封煎等通使匈奴,匈奴使人至小月氏,传告诸羌曰:‘汉贰师将军众十余万人降匈奴,羌人为汉事苦。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击居之。’”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春,“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藉兵,欲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为了隔断羌胡联络,保障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