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地质灾害的相关概念及其防治有关规定
苏爱军简历教授、博士、全国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全国注册水利水电工程师(工程地质),通过国际项目管理B级项目经理专业资质认证。曾在在国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第四勘测队、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工作。历任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副总工程师,兼地矿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西南分院常务副院长;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副总工程师;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中意合资长意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二级教授,教育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副主任。讲课内容第一讲:地质灾害的相关概念及其防治的有关规定第二讲:滑坡勘察的技术要点第三讲:滑坡稳定性计算的几个问题第四讲:滑坡监测预警何谓科学?何谓技术?区别二者的意义何在?梁启超论学术: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者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沉,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互关系,凡百皆准此。严复论学术: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已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中国历史上有无科学?李慎之认为:在世界各古老文化中,只有希腊文化从文明发轫的所谓“轴心时代”开始就有科学与民主,其他如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以及更古老的埃及文化,最古老的苏美尔文化一概没有。这已是世界史的常识。撰写《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英国学者李约瑟的总结论是:中国历史上“有技术而无科学”。吴大猷论学术:很不幸的,我们在现代创用了“科技”这个名词,代表“科学”与“技术”两个(不是一个)观念。我们目前所注重的问题,二者的分别是重要的。我们的探索如动机是求知,“求真理”,往往在无边的领域,由一些构想出发,按逻辑,继续不断地推行,这是“科学”探索的要义。如有具体的问题,作有具体目标的探索,我们称之为“技术性的研究”。为什么要区分科学与技术,加强科学研究?梁启超认为:学而不足以应用于术者,无益之学也;术而不以科学上之真理为基础者,欺世误人之术也。 第一讲: 地质灾害的相关概念及其防治的有关规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7月22日苏爱军地质灾害的相关概念及其防治的有关规定内容一、地质灾害相关概念二、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害三、我国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规定四、地质灾害勘察的基本要求(一)?!地质灾害在/wiki/%E8%87%AA%E7%84%B6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wiki/%E7%94%9F%E5%91%BD生命/wiki/%E8%B4%A2%E4%BA%A7财产、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的定义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只是将自然因素引起的上述地质作用归入地质灾害范畴,之后人为因素引起的上述地质作用也逐渐被纳入到地质灾害范畴中来。(二)?! 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与人类社会生存、生活、生产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球外部岩石圈层,它的上界面为起伏的地表面及相关的大气对流层(海拔约12千米, 风、雨、雷、电、雪、雾发生在此层内),下界面为地壳莫霍面(地壳厚度一般6--70千米;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之内; 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库诱发地震深度约20千米)。(三)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地质灾害必然发生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2、地质灾害导致人类生存生活的地质环境恶化;3、地质环境中所发生的灾害统称为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型。(四)自然灾害的类型/wiki/%E5%9C%B0%E8%B4%A8%E7%81%BE%E5%AE%B3地质灾害/wiki/%E5%B1%B1%E5%B4%A9山崩/wiki/%E5%8F%B0%E9%A3%8E、/wiki/%E5%B4%A9%E5%A1%8C崩塌/wiki/%E5%8F%B0%E9%A3%8E、/wiki/%E6%BB%91%E5%9D%A1滑坡/wiki/%E5%8F%B0%E9%A3%8E、/wiki/%E6%B3%A5%E7%9F%B3%E6%B5%81泥石流/wiki/%E5%8F%B0%E9%A3%8E、/wiki/%E5%9C%B0%E8%A3%82%E7%BC%9D地裂缝/wiki/%E5%8F%B0%E9%A3%8E、/wiki/%E5%9C%B0%E9%9D%A2%E6%B2%89%E9%99%8D地面沉降/wiki/%E5%8F%B0%E9%A3%8E、/wiki/%E5%9C%B0%E9%9D%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