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电池-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重庆大学.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重庆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重庆大学.PDF

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QU 燃料电池及传递现象实验室 燃料电池是一种按电化学原理将储存于燃料或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 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可靠性高、 用途广泛等优点,被誉为是继水电、火力和核能之后的第四代发电装置。 燃料电池及传递现象实验室主要从事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解池、 直接甲酸/ 甲醇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微生物电合成系统、热再 生氨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内能量、质量、质子、电子等耦合传输机理与转化 特性研究,涉及传热传质学、两相流体力学、多孔介质理论、电化学、材 料科学等领域的前沿交叉领域。 目前课题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教授2名,特聘研究员1名,副教授1名,在读博士生6名,在读研究生16名。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目 前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 燃料电池内多相反应流传热传质,微生物电化学能源转化过程多相传递及强化,固碳产甲烷微生物电合成系统中多元多相传递及 生物电化学转化特性,具有可再生阴极的碱性微生物燃料电池内多场驱动的多组分物质传输特性研究,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生物电化 学反应的多组分物质传输及性能特性,具有容积式泡沫金属电极的平板式废热再生氨电池传递特性及性能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可 再生阴极电子受体的电化学和传输特性研究等。 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NO:微生物电化学能源转化过程多相传递及强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NO:具有可再生阴极的碱性微生物燃料电池内多场驱动的多组分物质传输特性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O.NCET-11-0551):微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生物电化学反应的多组分物质传输及性能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具有容积式泡沫金属电极的平板式废热再生氨电池传递特性及性能强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固碳产甲烷微生物电合成系统中多元多相传递及生物电化学转化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NO:采用光照可再生阴极受体的循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及传输特性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NO.CDJZ:电化学活性生物膜结构调控与传输强化特性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NO.CSTC, 2008BB6176):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可再生阴极电子受体的电化学和传输特性研究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NO.CSTC2015JCYJA90017):可还原二氧化碳产甲烷的微生物阴极体系中多元多相传递特性 微生物燃料电池传输特性及性能强化研究 一、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 (Microbial Fuel Cells)是一种以微生物为阳极催化剂,将有机 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利用MFCs不仅可以直接将水中或者污泥中的有 机物降解,而且同时可以将有机物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转化成电流,从而获 得电能。因此微生物燃料电池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也回收了废水 中的能量,这无疑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二、主要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 MFC阴极性能强化 碳质阴极氧还原催化剂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