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儿童诗翻译初探和心得
中国儿童诗翻译初探和心得
我国儿童诗的翻译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英语儿童诗的翻译,对中国儿童诗的翻译研究却重视不够。本文试图从中国儿童诗翻译研究的困难着眼,分析原因,从而总结出一些实用的翻译方法。
音乐性 文化差异 童真 直译 意译
目前,我国翻译界对儿童诗的翻译研究工作还主要集中在英语儿童诗的翻译。对中国儿童诗的翻译和研究却寥寥无几。这一现状从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关于中、英儿童诗翻译研究的论文的数量对比就可一目了然。中国有着大量优秀的儿童诗,作为译者,我们有责任肩负起将他们传播给外国孩子们的使命,让中国儿童诗走向世界。
一、中国儿童诗翻译研究的困难
提到儿童诗的翻译,很多人会轻易地认为翻译儿童诗很简单,因为儿童诗用词简单,浅显易懂,译者只需用简单明了的词句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即可。可事实却非如此,儿童诗的翻译难度与一般诗歌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诗歌音乐性的传达
诗歌讲究韵律,儿童诗也不例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曾说 “诗歌的语言不但要求精炼、富有表现力,还要求它有和谐的音调,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及语言的音乐美。音乐美是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波动产生的,它又可以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共鸣。诗歌的这种音乐美,对儿童有更强的吸引力。”①儿童最早对诗歌的接触也往往源于母亲口中的吟诵。因此,儿童诗要想和儿童心灵相通,使之感受到诗歌的意美,就必须注重诗歌音乐性的传达,必须首先在听觉上吸引“读者”。一首儿童诗译文能否琅琅上口也成为衡量儿童诗译文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遗憾的是,我们必须承认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特征的差异。汉语诗歌节奏以顿歇为节奏点, 节奏单元就是意义单元, 节奏整齐均匀。英语诗歌的节奏点则不是顿歇, 而是重音。由于英语音节的结构不那么整齐, 常常以辅音结尾, 又有连读现象, 所以语音流中的顿歇就不那么整齐、鲜明,而且英语的单个音节并无一定的意义, 因而构成词的音节数目很不规则,因此在构成诗歌节奏时很难划分出数量足够的、有规律的顿歇来。这也就??说, 英语诗歌很难以顿歇作为节奏点来构成音顿节奏。②以下面这首诗为例:
春妈妈
樊发稼
牵着柔和的轻风,
来啦,来啦;
带着温暖的阳光,
来了,来了春妈妈。
滴答,滴答,
落小雨啦-----
那是春妈妈用奶汁,
喂她心爱的娃娃。
小柳树,小麦苗,
小青草,小红花,
在春妈妈的怀里,
一天天长高、长大……
笔者拙译:
Spring Mom
With soft breeze,
She is coming,
With warm sunshine,
Mother Spring is coming.
Trickling, trickling,
Drizzling, drizzling,
That is Mother Spring’s milk,
Feeding her babies.
Little willow, little wheat shoot,
Little grass and little red flower,
In Mother Spring’s arms,
Growing up day after day.
这首诗共有三小节,每小节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结尾都押a韵。前两小节每句的结尾都是平仄平仄,最后一节每句的结尾是平平仄平,每节最后一句都使用了叠词,“妈妈”、“娃娃”、“长高长大”。而译文却无法保留原诗的韵律,译者只能尽量使译文更加对称、工整。
2.文化理解上的差异
中西方在诗歌文化层面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例如,杜虹的《冬爷爷来了》中“谁要是成天缩着脖子”这句。如果将“缩着脖子”直译成tuck their necks, 西方读者是无法理解、无法想象的。因为他们感到寒冷时,从来不会把头缩到脖子里,只会在脖子上系一条围巾。因此,将这句意译成who always hide beneath their scarves更能准确地传递出诗歌要表达的含义。又如李兆军的《小湖》中“我的明眸/莫不是一泓清澈的小湖” 这句。如果直译成“My eyes/ Aren’t they a small clear lake”,西方读者难以理解为什么两只眼睛却像一条湖。因此,考虑到目的读者的文化差异,应将这句改译成“My eyes/ Aren’t they small clear lakes”诸如此类的文化理解上的差异还有很多,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难以避免的。接受这一现实,并在翻译过程中尽最大的努力来缩小“文化差异” 和“接受误差”才是一个合格的译者应该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