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评课问题和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式评课问题和思考

中国式评课问题和思考   摘 要: 本文以分析“中国式评课”的模式为契机,探讨“中国式评课”的根源,意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评课”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 中国式 评课 根源   目前,“中国式”评课依然故我,在日常评课领域盘踞着,影响教育风气,阻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本文就“中国式评课”一探根源。   一、“中国式”评课模式   1.自我“护短”模式。   所谓“自我护短式”,是针对执教者自评而言的。执教者首先要自我评说自己课的得失,而执教者往往在说课伊始就给自己定好基本无瑕疵的调子,一旦有评课者指出不足,自己不是虚心接受、正视不足,而是百般辩解。笔者把此种评课称之为“护短”。   例如,参加过一个市级“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听了两节同题的课:一节课有游离于所定教学目标之外的感觉,另一节课则是理解课题有误,把“科学过程探索”上成了解科学家科学研究之艰辛的课,甚至在拓展延伸中不是和学生交流,探索科学发展过程应具备哪些品质,而是继续讲解科学家对科学研究不放弃的精神,让大家学习。   既然是研讨会,听课过后,自然要评课。本着探讨交流的原则,笔者首先问了执教者一个问题: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紧接着直言听课感受:你的这节课有偏离教学目标之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学会制定规划,学会……”然而上课内容却是展示探索的结果……不曾想笔者的话音刚落,执教者就开始百般辩解,即便主持人点出了该课目标确实有偏离,然而执教者依然面红耳赤地为自己课“护短”,这让笔者十分尴尬:直言不讳的评课无异于捅了马蜂窝。   其实笔者何尝不知,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在中国,纯粹学术意义上的评课是不存在的,大家总是认为评课是在评人。肯定一节课,就是肯定一个人,否定一节课,就是否定一个人,甚至,批判一节课,就是批判一个人。”这正是最经典的“中国式评课”。   2.“八股文”模式。   “八股文”模式是一种类似“领导讲话”形式的八股文。评课者往往是领导或者权威人士,这类评课总是先来个“一二三四”,说完优点说缺点,这种评课更像“分类汇总”,优缺点各占半壁江山。这样的评课很符合课堂教学实际,不管什么样的课,想找优点总归有,想找不足,一定在,但这个评课能不能击中课的要害,能不能让青年教师明白自己课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快速提升教学水平,笔者觉得很难。大家都愿意做评课的“老好人”,似乎提缺点就是得罪人,即使提也是一言以蔽之,是大家共同存在的、无关痛痒的问题。   正如“真语文”提倡者王旭明所言:一堂课的好坏完全靠所谓语文名师的个人判断甚至胡言乱语,这怎么了得?   3.“妙言妙语”模式。   “妙言妙语”模式的评课。是人人都可来几句的“设计巧妙”,“感觉不错”,“妙”究竟从学理上讲体现在何处呢?“不错”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般是没有正确解释的,要不就是几句放之四海皆准的“教态自然大方,以人为本……”   真正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的评课离我们越来越远,真正开良方的点评,是何其难得!评课的语言倒是越来越华丽,比喻一串,再来几个排比,长篇大论,尽显评课者文采斐然,评课的目的早已烟消云散,真所谓,你好我好大家好。客观公正,科学分析式的评课越来越少,主观印象式的评课越来越多。细细品味,会发现语文老师的古文功底就是深啊,评课的语言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印象式批评如出一辙。古代小说评点家,到高兴处,只一“妙”字就涵盖了所有的好。现在评课何尝不是如此,评课从来就没有一个可量化的标准,只凭个人主观印象,如果是名家上课,那更是一片叫“好”赞“妙”之声,多的是锦上添花的吹捧,少的是课的瑕疵指点。   二、“中国式”评课根源探析   追寻这种“中国式评课”的根源,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中庸之道。   现今的中庸之道已经失去了老祖宗提倡的“诚于中,信于外”的精髓,一些人眼中所谓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圆滑之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没有“仗义执言”更不敢“主持公道”。   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一些人一贯遵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市场。   服从、求同等品质,在所谓中庸的背景下被视为美德。不要忘记利弊相依的原则,它会使一些人因之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没有了创新进取、敢为人先的热情。   2.中国式人情。   中国式的人情是一种基于共同善意的规则弹性,也可以说是一种潜规则。人情是发乎于心的,只能述说,难以定义,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使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烙上人的影子,体现在文学批评上,就是典型的“文如其人”理论。只有好人,只有忧国忧民的人,只有慷慨凛然的人,只有浩然正气的人,才能够写出一身正气的文字,反之,一个品格不高的人,其文章的格调自然低下。潘岳的《闲居赋》,自命清高至极致,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