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光合作用i: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与转换.pptx

第六章光合作用i: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与转换.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光合作用i: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与转换

[教学内容] 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概念;掌握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光能的吸收与传递、光合磷酸化的机理、类型和意义。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述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第三节 光能的吸收和传递第四节 叶绿体中ATP的合成 第五节 光能的分配调节和光保护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述一 光合作用的发现Discovery of Photosynthsis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Concept of Photosynthesis1774年 英国化学家 J. Priestley 植物可 净化空气。 18世纪前植物生长所需的原料来自土壤。光合作用发现的年代一 光合作用的发现1779年,Ingenhousz证实植物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1782年,Senebier确定CO2被植物吸收,并产生O2。1804年,Saussure对光合作用进行定量测定,指出植物以CO2和H2O为原料,并等体积放出O2,植物质量增加;1864年,Sachs证明照光时,叶绿体中淀粉粒增大。19世纪确定光合作用总反应方程式: CO2+H2O→(CH2O)+O21. 细菌的光合作用2. 希尔反应3. 18O的研究 以上三实验证实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光(CH2O)+2A+H2OCO2+2H2A光氧生物光4Fe3++2H2O4Fe2++4H++O2破碎叶绿体希尔氧化剂铁氰化钾、草酸铁、多种醌、醛及有机染料1. 细菌的光合作用光合细菌:蓝细菌,紫细菌和绿细菌2. 希尔反应1939年,英国剑桥大学 Robert Hill H218O18O2O2C18O23. 18O的研究氧的稳定性同位素18O1940年, 美国 S. Ruben M.P. Kamen光(CH2O)+ O2CO2 + H2O叶绿体二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意义1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的生理过程。光反应(类囊体反应)碳固定反应光合作用2 光合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净化空气, 保护环境。 带动了自然界 其它物质的循环。光合作用年2×1011吨碳素5 × 1011吨有机物5.35× 1011吨氧化学能3×10 21J光能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获得能量、食物和氧气的基础。// 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一 叶绿体(chloroplast)的结构 二 叶绿体色素 一 叶绿体的结构形状、数量、大小扁平椭圆形,每个叶肉细胞有50∽200个叶绿体。 长 4-6 μm , 厚 2-3 μm。随物种,细胞种类,生理状况和环境而不同2. 叶绿体超微结构(一)叶绿体被膜(chloroplast envelope)双层膜的屏障:维持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控制物质的出入。外膜为非选择性膜,小分子可自由通过。内膜具高度选择透性,核苷酸、无机磷、磷酸衍生物、羧酸类等经膜上运转器转运,蔗糖、NADP+等不能通过。 内被膜:选择透性较强,为细胞质和叶绿体基质间的功能屏障。磷酸甘油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等需由内被膜上的特殊载体转运才能通过。(二) 类囊体1 类囊体结构 基粒(grana):类囊体垛迭 基质片层(stroma lamella): 连通基粒、不垛迭的基质类囊体。 类囊体膜上具有光合色素,电子传递体等蛋白质。完成光能的吸收、传递,光化学反应及电子传递。 2 类囊体膜的化学组成及特性 蛋白、脂类和色素脂类 主要是糖脂 磷脂中主要是磷脂酰胆碱,占全部脂类4%-10%。 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占80%,多为亚麻酸。蛋白质与色素 类囊体膜上有许多插入蛋白,这些蛋白有许多疏水片断形成跨膜区,同时一侧突出于类囊体基质,而另一侧又突出于类囊体腔,形成特定的排列方式。类囊体膜蛋白常与光合色素形成色素蛋白复合物。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光系统I(PSI)、光系统II(PSII);Cytb6/f 复合体; ATP合成酶复合体以及其它与电子传递有关的因子。 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有利于电子传递,H+的转 移及ATP合成。 光系统II和光系统I 、ATP合成酶在类囊体膜的横向分布上是分离的垛叠区非垛叠区PSII 85%, 15%PSI 10% 90%Cytb6/f 50% 50%LHCII 90% 10%ATP合酶0 100%(三)叶绿体基质(stroma) 含多种离子、有机物,大量蛋白质,催化CO2固定还原与合成淀粉的全部酶系。 还进行亚硝酸盐和硫酸盐还原。 DNA、RNA和核榶体,一定的自主性。 二叶绿体色素(pigments) (一)叶绿体色素的基本结构和光化学特性叶绿素类:Chl.a、Chl.b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