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居群夏枯草产量构成因子和形态特征关系分析
不同居群夏枯草产量构成因子和形态特征关系分析
[摘要]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为唇形科夏枯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为我国常用中药材。采用野外环境因子调查、室内分解测定和统计分析方法,为夏枯草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对不同居群夏枯草产量构成因子与形态特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中夏枯草产量的贡献因子不同,在适宜环境中,夏枯草的叶长、叶数、株高、生殖枝数对夏枯草的产量贡献最大;在过渡环境中,夏枯草的茎直径、叶长、穗直径对产量的贡献较大;在林下和干旱环境中,影响夏枯草的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根长、叶宽、穗长等。
[关键词] 夏枯草;不同居群;产量;相关分析
[收稿日期] 2013-04-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2986);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308-002);国家工信部中药材扶持资金项目(2012-138)
[通信作者] *郭巧生,Tel:(025E-mail:gqs@njau、edu、cn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夏枯草味辛、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乳腺增生,肺结核,急性黄疽型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等疾病 [1]。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夏枯草药材年需求量急增,对野生资源乱采滥挖,导致了该种资源量枯竭,故人工栽培越来越受重视,有关栽培技术研究结果报道也不断增加。目前对夏枯草的种质资源,一些研究人员研究了不同种质资源的形态变异[2]、遗传多样性[3]、种子萌发[4-5]、资源化学方面[6]等方面。目前尚未见到关于药用植物夏枯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的报道,本研究通过不同生境中夏枯草的生长状况,统计各个性状特征和构件生物量,进行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夏枯草产量关键因子,估测各因子的重要性,为夏枯草的资源的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
研究对象为分布于江苏南京、江苏镇江及安徽滁州的8个夏枯草居群(表1),由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郭巧生教授鉴定,均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 vulgaris。该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属于北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以平原地形为主,多湖泊,具有一些山脉,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
2 方法
2012年5―7月,从不同居群采集15株结实期夏枯草的全株,带回实验室洗净,对根长、宿根长、间隔子长度、茎长、茎直径、叶长、叶宽、叶数、株高、克隆枝数、穗(生殖枝)数、果穗长、果穗直径和小穗层数等进行测量,同时分离根、宿根、茎、叶、果穗和克隆枝烘干称重。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和DPS软件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生境条件下夏枯草产量构成因子变化 通过对不同居群夏枯草结实期生物产量测定,结果表明居群间均有明显差异,并随生境而变化;牛首山居群夏枯草生物产量最高,与生物产量较低的古里、林下、长山和林缘等试验样地夏枯草生物产量有显著差异(P0、05);栗东、五里庙和赵宕等居群夏枯草生物产量表现为过渡状态(表2)。
夏枯草在不同生境中表现生物量积累有明显差异,但不同居群物质积累规律上表现大同小异。夏枯草结实期生物产量由克隆分支、果穗、叶片、茎、宿根和根构成。地上生物量(包括克隆分支、果穗、叶片和茎)地下生物量(包括宿根和根)比在3、11∶1~8、27∶1,居群间存在较大差异。果穗物质积累在不同居群夏枯草结实期生物产量中均占比例最大(除林下居群外),其次为茎的生物量;在林下夏枯草居
群中,夏枯草的克隆枝生物量比例为最大,约有48、44% (图1)。牛首山居群的果穗重和叶片重均与其他居群有显著差异(P0、05)(表2)。牛首山的穗重、叶重和宿根重与其他居群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赵宕的根重和其他居群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而克隆枝重、茎重和全株重在居群间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夏枯草各产量构成因子和总生物量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中果穗重和茎重均为与总重呈极显著相关(γ=0、01);根和宿根所构成的根系生物量因素和克隆分支生物量在赵宕、谷里和林下等居群中表现与总重无显著相关(γ=0、01);而叶生物量在栗东和五里庙等居群中表现与总生物量无显著相关(γ=0、01)。
3、2 夏枯草不同生境条件下形态变化与产量相关分析 不同生境条件下夏枯草根、茎、叶和果穗相关的14个形态特征进行多重比较,并计算总体变异系数结果表明,茎粗和叶宽在居群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形态均为表现出差异(表3)。
图1 不同居群夏枯草结实期相对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