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注意义务践行之困惑和对策.docVIP

合理注意义务践行之困惑和对策.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理注意义务践行之困惑和对策

合理注意义务践行之困惑和对策   摘要:“合理注意义务”是法律赋予出版者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践行却不易,“注意”不够,侵权隐患重重;“注意”过火,有时却会引火烧身。出版人只有不断加强版权意识,签署合同时留足证据材料,且行且探索,且行且谨饬。   关键词:合理注意义务 出版合同 避险 版权意识   曾看过一篇文章,将编辑称作“摆渡人”――风雨无阻,摇橹扳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作家。这是何等形象的比喻,又是何等美好的画面!   我看到摇一叶扁舟的自己,20年栉风沐雨,往返于河岸,将写作者从此岸载至彼岸:远景悠然洒脱,近观,却有“载不动”的“许多愁”;更有暗礁潜藏,倘没有黄河艄公过硬的“过碛”本领,仿若汪洋中的舴艋舟,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可能。   一、摇桨摆渡――被推下水没商量   15年前,我做编辑的年份还不长,通过熟人推荐,一位摇着芭蕉扇的风雅男士找到了我,为他年轻有识的妻子出专著。妻子是位在读博士,即将毕业,这本10多万字的论著是她的毕业论文,要求赶在某月某日前出版见书。屈指算来时间只有两月挂零,而选题还未报批。在可想而知的紧张工作中,这位王Sir积极配合,随叫随到。一切按计划进行中。最后程序走到印刷厂,就要拼版时,此先生突然说书中的篇章尾注要改成页脚注,并自告奋勇亲自去盯版改,无需我等费心。该书顺利出版后一月有余,年轻的社长就接到这位王先生的状告电话:因出版社编辑没有尽责,导致《xxxx》一书脚注序号张冠李戴,成为废书一本。社领导害怕招惹麻烦,决定私了,要作者来社里当面商议赔偿事宜。那日,那先生带了两位彪形大汉,表情依旧;我却羞得无地自容,又像吃进一只苍蝇,光想往外吐。   这便是奋力摇桨摆渡时,反被渡客推下水呛了几口的画面。   并不是每个编辑一生中都能遇到状告之类的事,但从未遭遇官司的出版社少之又少。   二、“合理注意”――你的责任你担当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颁布的《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这样说道:“出版者对其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出版者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著作权人也无证据证明出版者应当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权的,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出版者承担停止侵权、返还其侵权所得利润的民事责任。出版者所尽合理注意义务的情况,由出版者承担举证责任。”   我们留心到,以上一段法律条文三次提及“合理注意义务”。这是个关键词,是法律给出版者的一把硬尺子。面对这样一个既笼统又含糊的概念,新手总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历过几次“呛水”,手上磨出老茧后,身上便自带避雷针了。   签订书面出版合同是履行“合理注意义务”的前沿阵地和最重要的舞台,许多隐患常常深埋于此而不自知。事实上,编辑们对合同的签订常常并不重视,特别是协作书,合同仅仅流于形式,仅仅作为发稿手续必备的一项资料。这些“缺陷合同”多么不堪一击啊,一旦起了纠纷,在法官面前皆成无效合同,出版社有理说不清了。   据我所知,现今采用的出版合同,主架均是1999年国家版权局重新制定的标准样式,即格式合同。它是针对本版书设制的。而出版比例相当大的协作书、包销书对合同双方的约定与本版书截然不同,却用同一格式的合同,只是在上面划掉一些。这样划来划去,难免留下于己不利的把柄。   签订合同要多留心眼,尽可能让合同周密、完备,少有漏洞。而明辨、查证签订人真实身份,搞清稿件的著作权权属情况,对著作权人进行资格审查,这是出版合同完满的前提和关键。   三、规避风险――签份繁琐的合同   民营文化企业迅速崛起的今天,它们以灵活便利的形式多元化地与出版社合作,优势互补,值得称道。但是,?c之合作,签订合同须多操心,存足证据材料。万不可嫌繁琐、图省事而留下隐患。2016年2月,山西铜豌豆文化有限公司受委托取得陕西作家方英文散文集《种瓜得豆》的著作权,准备在我们社出版。我要求:①提供与作者问的委托协议复印件,并亲自向作者做了核实;②出具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③由法人代表亲自签订出版合同并加盖公章。   另有一种复杂的情况,即作者已去世,作品还在保护期内,图书出版合同的签字人是其子女等继承人。这方面侵权的案例很多,2009年《吴湖帆书画集》著作权侵权案,起因于合同签字人仅是吴的一个孙子吴元京,未获得全部著作财产权继承人的许可。吴湖帆先生画作的继承人共有10人(包括子女的子女),依照法律,那份只有一人签字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也许你觉得毫无道理,哭笑不得,但法律是无情的,法律对你的指责是: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也在去年,我接手了《太原莲花乐曹强作品集》的编辑工作,开始一直是曹强的一个徒弟与我联系,全权负责此事。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