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北地震带短水准异常分析和汶川地震
南北地震带短水准异常分析和汶川地震
摘要:本文利用应变强度比和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处理了自1988年~2007年近20年南北地震带跨断层短水准数据资料,结合本区相关震例,分析和总结了应变强度比时空动态图像的中长期预报方法。结合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着重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区域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
Abstract: 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strain strength ratio and the least square collocation to handle data of short leveling across fault in the area of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from 1988~2007. In combination with some seismic examples in this area, patterns of strain strength ratio which change continuously in time-space domain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method which predicts earthquake in middle and short time is given. Then in combination with Wenchuan Ms8.0 earthquack,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in the area of Longmenshan fault is analyzed.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应变强度比;短水准;地震
Key words: north-south seismic zone;strain strength ratio;short leveling;earthquake
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3-0187-03
0 引言
南北地震带贯穿中国大陆长达2000多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活动地震带,同时也是我国地质、地貌和地球物理的东西分界线。大地形变场动态演化对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反应敏感,因此对区域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地震活动参数图像的综合对比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1]。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南北地震带主要构造断裂带建立了大量短水准观测场地,至今已经积累了20多年的数据资料。本文收集了南北地震带20年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利用应变强度比方法,获得了应变强度比连续变化时空动态图像。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着重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应变强度比梯度时空变化的非均匀性,以期望得到与大震有关的地形变信息。
1 资料及方法介绍
我们收集了南北地震带1988年至2007年20年间跨断层短水准数据资料,这些场地分布在祁连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带,西秦岭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红河断裂带等南北地震带各主要断裂带上。在跨断层短水准数据资料的处理和分析中,最为困难的就是异常信息的识别和提取,再加之不同的测区跨断层短水准复测周期不同,因此,我们利用张希[2、3]等提出的应变强度比方法处理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时段,将不同复测周期的跨断层资料绘制在一张图件上。如果k代表观测年份,M代表总的观测年数,i代表第k年的第i个时段,N为每一年总的时段数,依时间排列顺序为lk′l′-l (k′-1)l′,则应变强度比SR为:
再对场地所有测段SR求均值,就得到了该场地的SR值。此方法不仅可以消除由于水准测量中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结合最小二乘配置对应变强度比进行拟合内插,可以得到相应时段的应变强度比等值线图,其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局部地区中长期趋势性背景信息。
2 应变强度比等值线图与地震活动性统计分析
我们利用此方法逐年绘制了应变强度比等值线图,通过对南北地震带20年间的应变强度比连续变化的时空动态图像(图1由于篇幅的限制只选择了典型图件展示)与相关震例分析的研究发现:青藏块体东北缘及其周边6级左右或以上、川滇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一至两年或当年,相关、大尺度构造或整个监测区应变强度比总体增强,震中区及其附近或不远处多数呈现应变强度比高值区(量值多在1.5以上),且以正高值为主,或者大范围的正、负差异高梯度区,此种情况占到统计地震的90%以上。如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景泰和永登、民乐地震前;川滇地区的理塘、小金、宁蒗、姚安、大姚地震钱;武定、丽江地震前1年则表现为负高值区;托来南山地震、玉门地震和大姚地震在发震前反向。震后一段时间,通常为1~3年可能出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