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传礼制和周礼合异探析
左传礼制和周礼合异探析
摘要:《左传》礼制与《周礼》所记相合处共161例,这就很能说明,《周礼》中的大部分内容与《左传》所反映的时代相去不远,反映的是古礼的真实面貌。《左传》《周礼》当中“?E祭、宗庙祭祀立尸、亳社、雩、赐鬯”是周礼;“饮至、朝会盟祭祀路过山川、?A”是春秋时期的礼。《周礼》与《左传》礼制不合者,有些是后代的变礼,有些是战国、秦时期,诸儒想恢复古礼的附益之文,但这并不能就此否定《周礼》与《左传》不合之礼的真实性。
关键词:《周礼》;《左传》;春秋礼制
中图分类号:K22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12-0133-05
《周礼》一书的成书年代,目前学界说法不一。诸家之说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周礼》内容当中既有周代礼制,又有春秋、战国、秦时期的材料。诸家所提出的证据基本上都是以春秋至两汉的史学文献作相互参证为依据,大都没有以《左传》礼制为基准、结合甲骨文、金文与《周礼》相参证,推定究竟哪些礼是周礼,哪些礼是春秋时期的礼。而较早从《左传》与《周礼》合异角度考证《周礼》者有陈汉章、刘师培先生。陈先生《〈周礼〉行于春秋时证》从郑玄注、贾公彦疏、清人注疏中考证辑出《周礼》与《左传》相合73例;刘师培先生《〈周礼〉〈左传〉相通考》一文共辑证19例;许子滨先生《〈春秋〉〈左传〉礼制研究》在陈、刘二位先生的基础上又增补了6例;但三位先生没有利用新出土文献对《左传》和《周礼》相合的礼制断代,也没有对这两种文献的不合之处作全面的整理。笔者对《左传》礼制作了全面梳理,辑证《左传》礼制与《周礼》相合者共149例(不含前人辑证),其中吉礼40例,凶礼37例,宾礼35例,嘉礼39例。可以看出,四种礼的数据差别不大,这说明《左传》与《周礼》中的大部分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相去不远。《左传》礼制与《周礼》亦有不合之处,前人辑证5例,笔者辑证8例。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左传》与《周礼》合异情况作进一步探讨,对《周礼》《左传》中所记的周代礼、春秋时期礼以及后世增益之礼略作分析。
一、《周礼》《左传》当中的某些礼是周代的礼
1.?E
“?E”是诸侯祭祀先祖的大祭祀。《春秋》《左传》中确切记载“?E”祭先公者共有九处。第一,《经》闵二年,“夏五月,吉?E于庄公。”第二,《经》僖八年,“秋七月,?E于大庙。”第三,《传》僖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y,?y而作主,特祀于主,?A、?^、?E于庙。”第四,《传》文二年,“八月,大事于大庙。”第五,《传》宣八年,“六月,有事于大庙。”第六,《传》襄十五年,晋悼公卒;十六年,晋人答穆叔,曰:“以寡君之未?E祀。”第七,《传》昭十五年,“春,将?E于武公。二月癸酉,?E。”第八,《传》昭二十五年,“将?E于襄公。”第九,《传》定八年,“冬十月辛卯,?E于僖公。”①第一、二、三、四、六、九之?E,杜预说是三年丧毕的大祭。第五、七、八之?E,杜预认为虽非三年大祭,而用?E礼。
对于?E祭,从古至今一直有争论。顾炎武、沈钦韩、杨伯峻先生主张:?E即是丧三年之大祭,也是常
收稿日期:2014-05-18
作者简介:张君蕊,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郑州450000)。
祭之吉祭,三者的说法显然是根据《左传》说的。从《春秋》经、传记载?E祀的时间来看,有三年一祭的?E祀,也有不是三年一祭的?E祀,?E祀也没有固定的月。而《周礼》无“?E”文,郑玄以《大宗伯》“以馈食享先王”为?E,注云:“宗庙之祭,肆献?、馈食在四时之上,则是?也、?E也。”《司尊彝》“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注引郑司农云:“追享,谓?E也。在四时之间,故曰间祀。”②根据《王制》孔颖达疏引郑玄《?E?志》,郑玄依据《左传》中的?E祀,谓:“天子于一年春、夏、秋、冬四时祭祀宗庙,?E祀在四时之间。吉?E于春,大?E于夏。”在此先不讨论郑玄的说法。笔者有个疑问,?E是如此重大的祭祀,为什么《周礼》没有明文呢?笔者又检阅《史记》《汉书》,也没有发现关于此礼的记载。
据目前现有的甲骨文以及青铜器铭文,至少在西周时期,?E祀还没有形成有规律的“丧三年一?E”。《甲骨文字典》卷一云:“?E,殷人祭天、自然、四方之祭。后亦?E祭先祖先王。”笔者查阅了在台湾的商周金文暨青铜器资料库,《鲜簋》记载了周穆王三十四年?E祀昭王一事,亦有“啻(?E)于(昭)王”的记载,又《小盂鼎》记载周康王二十五年祀先王一事,铭文曰:“王各(庙),□□用/牲啻(?E)周王、武王、成王,□□卜有臧,王(?)。”如果按郑玄“三年袷,五年?E,?E袷自相距各五年”和杜预“三年一?E”的说法,都与二则铭文不符。当然仅凭二则铭文就断然否定郑、杜的说法,显然太武断,还有待更多的新文献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