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发区人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开发区人力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低是制约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开发区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现状入手,分析了开发区人力资源低素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约,提出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Abstract: The low overall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ing of the development area.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human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are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trictive function of low human resources quality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human resource allocation, improve human resources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关键词: 人力资源;产业结构;配置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s;industrial structure;allocation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2-0037-03
0 引言
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总要求之一是引导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而优化产业资本与人力资源配置,使人力、物力有效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利用效果,使人力资源配置顺应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开发区的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目前针对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开展,对于经济结构与一般区域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很少涉及,本文通过调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人力资源现状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从经济结构特异的开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出发,分析了开发区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总结探索开发区人力资源的配置着力点和方向,力图通过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调整,改善人力资源构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为开发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促进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1 开发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开发区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城区,目标是建成泉州市的次中心城区,没有第一产业,主要产业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消费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1.1 开发区产业结构现状
开发区经过十几年开发建设,清?髟扒?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轻纺化纤、工艺礼品、体育用品六大主导产业。开发建设以来,全区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均在50%以上。财政收入中,工业为主的第二大产业贡献率达到72%,房地产、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仅28%。
全区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6家,其中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17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16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家。企业资本板块初步形成。全区已有5家企业在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深圳、上海等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2011年全区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36.74亿元,比增24.3%,完成税收8.33亿元,比增26.6%。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集群占工业总产值达16.7%,东南医药物流、汽车工贸企业等第三产业占税收总收入20.45%。[1]
1.2 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分析
开发区建区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虽然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但占全区总数80%的企业仅实现全区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企业规模偏小、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属于高投人、高消耗的粗放型状态。第二产业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金融、商业、咨询业等更为明显。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和效益不高,中小企业比例过大、传统产业过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这说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总量水平不协调,要着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改变过去靠新增企业投资拉动、靠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首先要调整两大产业的构成比例,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比例;其次要调整两大产业的内部结构,特别是要对工业企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