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夏固原市长城梁林场中华鼢鼠危害现状和防治对策
宁夏固原市长城梁林场中华鼢鼠危害现状和防治对策
摘 要:长城粱林场实行的工程造林以来,中华鼢鼠日益危害严重,危害面积达到200公顷,其中油松、樟子松等林木的危害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对林场中华鼢鼠危害现状的调查,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以人工捕打、药物防治为主,生物物理方式为辅的中华中华鼢鼠防治对策。
关键词:宁夏固原市;长城粱林场;中华鼢鼠生活习性;危害现状;防治对策
一、基本情况
长城梁林场森林总面积1333公顷。位于固原市行政中心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06°57′-58′,北纬36°34′-38′,东靠原州区清河镇所辖明庄、海堡、郭庄、什里四个村,南接福银高速公路,西以长城遗址为界,北至清河镇什里村。属于六盘山山系余脉,地貌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呈现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境内最高海拔1859 m,最低海拔1781 m,相对高差78 m。坡度多在10―25度,部分地段在30度以上。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境内年平均气温约在6℃―6.2℃。极端最低温-28.1℃;极端最高温34.6℃。大?性气候很强,昼夜温差很大,多晴朗天气,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518.2小时。年降雨量400―45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55%。无霜期130―165天。土壤类型为缃黄土,是黑垆土层全部被侵蚀后,逐渐形成和发育的土壤类型。黄土结构松软。有木本植物14科,23属,共33种。其中乔木树种主要为云杉、油松、杨、柳、榆、槐等;灌木主要有沙棘、柠条、丁香、连翘、刺玫等。森林类型纯属人工林。草类有胡子草、蒿类、冰草等。
长城梁建设以来,大力营造各类混交林,包括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但是政府为了尽早成林、成景,栽植密度过密,林分配置结构不合理并栽植了如油松、樟子松等中华鼢鼠喜食树种纯林,又因造林前是农户耕地,因此中华鼢鼠危害日益严重。
二、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
中华鼢鼠属啮齿目,鼢鼠科,又名瞎狯、原中华鼢鼠、瞎瞎、瞎老鼠等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带,由于中华鼢鼠挖洞觅食速度快、活动力极强,对苗圃、造林地危害性极大,若不加强防治将对林场林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目前主要有“人工捕杀法”,“灌水法”,“药物诱杀法”等多种防治办法。
1.中华鼢鼠的活动规律
中华鼢鼠是一种终年生活在地下的害鼠,眼睛很小,眼珠不能灵活转动,视觉退化,不能远视,四肢短粗而发达,前肢强状有力,爪子呈镰刀状,具有掘土打洞的天性。特别喜欢在低洼土壤疏松湿润而且食物比较丰富的地段栖息。它的食性很杂,主要危害果树、林木和牧草的根部;最喜食马铃薯、苜蓿、萝卜、大葱、豆类、谷子、小麦、玉米等。中华鼢鼠怕水、怕风而且怕光,它挖的道洞里只要有风、有光就会马上堵洞。
2.中华鼢鼠的活动时间
中华鼢鼠活动时间从春分到小满;从秋分到寒露。一般每天上午8点到12点活动频繁。当气温达到6~15度时,各种作物出苗后达到繁育和危害高峰期。中华鼢鼠不冬眠,每逢秋季大地封冻前储备粮草,冬季生活在地下2米处的深窝。5~9月为繁殖期,6~7月为生育高峰,年繁殖2次,一般每胎为2~5仔,最高为8仔。
3.中华鼢鼠的洞穴
中华鼢鼠具有很强的挖洞能力,经观察体长12cm的中华鼢鼠每分钟打洞长度约20~50cm,挖洞时鼻子始终紧贴在土壤上,挖开鼠洞剖面能够看到拱土的明显的光滑鼻子痕迹。用前爪挖土、后爪蹬土,当身体全部挖入土壤后,马上会转过身体堵住洞口,洞方向多呈网状分布,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上面离地表约15cm左右,第二层离地表20~40cm左右,是通往各取食道的主要道路,中华鼢鼠休息、产仔、主要在第二层。第三层深度可达到1-3米,主要用于存放食物。
4.中华鼢鼠食性
中华鼢鼠具有很强的听觉、嗅觉能力,能嗅到1米左右人或者动植物的气味,能沿着食物方向挖洞寻根啃食,如果长时间不啃咬磨牙,牙齿就会相交致使无法取食。特别喜食植物的多汁部分,如地下根,茎等;有时候亦将地上部分的茎、叶和种子拖入洞内取食。其食性很广,而且因时因地而异。最喜啃食果树或针叶树的根部。尤其对油松、樟子松危害严重,对云杉、侧柏危害较轻。中华鼢鼠多数都是成片危害,沿地下15cm处挖空,啃掉植株根茎,导致林木死亡。
三、中华鼢鼠的危害现状
根据长城梁林场每年中华鼢鼠危害的调查情况与捕打数据来看,对林场200公顷中幼林及20公顷苗圃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尤其对部分油松、樟子松纯林、苗圃地危害严重。使得林区内油松、樟子松死亡严重。树苗受害率达到40%,枯死率达到20%以上.
四、防治原则与对策
1.防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