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和展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和展望

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和展望   作者简介:罗颖(1989―),女,湖北武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科研和专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5??0034??04      1闸坝景观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大力发展,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也相应达到高投入、高增长阶段。我国水资源理论蕴量约6.76亿kW,现开发利用率约19.3%,与发达国家开发利用率达60%相比,还有可开发利用的空间。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特别是水库的形成,对周边地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亦要格外重视生态环境的要求和人文环境的需要。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大多建在风景秀丽的水声山色之处,闸坝建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体、平原的自然结构,阻碍了原区域内水生动植物和土壤生物的自然迁徙和生存繁衍。然而,景观手段的介入可以有效地达到修复自然、建立新的经济区域和人文区域的目标。景观以风景园林为媒介,可以逐渐修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群落和自然环境,从而使生态的多样性得以延续发展;景观以人文基础建设和区域性经济发展为媒介,通过量化分析,营造坝区及周边辐射性地域的绿色植被和人文设施,可逐步恢复区域景观本体的生态特性,有效带动坝区内绿色基础设施的气候调节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功能、保持水土功能和坝区文化遗产保护功能,加之建造人工景观的商业价值性,在此基础上挖掘历史人文意境潜在功能,开发休闲功能,从而加大磁力吸引功能。   闸坝结构型式多样,通过调研及综合分析,设计出适用于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景观网络,使坝区环境在区域空间上脱离仅追求建筑功能和小范围景观装饰的局限性,在人工水系设施建造的同时,融入科普、地域和历史文化的景观格局,将坝区作为具有独特的区域景观特色向周边地域辐射,从而衍生出传统文化与自然和谐的建筑内涵,创造独有的科学和社会价值,为人类永久的尊重。   2古水利工程与景观特色   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理念,均建立在最大限度利用和发展地理环境的基础之上,在发挥其功能和效应的同时,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揉合其中,使其成为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它山堰、郑国渠、灵渠和都江堰,都以其历史文化景区的重要部分,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范畴。   2.1古水利工程   2.1.1它山堰水利工程   它山堰建于唐代,位于浙江宁波市鄞江镇,樟溪出口处。它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的水利枢纽工程。由于樟溪河床较浅,筑堰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它山堰的修筑,起到了自动调节水位的作用。雨季,上游来水漫过它山堰,进入奉化江,通过甬江入海;旱季,上游主流水体则进入南塘河,灌溉鄞西农田,并注入宁波府城日月两湖,从而保证农业用水和宁波府城的淡水供给。   它山堰“垒石为堰于两山间,阔四十二丈,级三十又六”,溪涧潆绕,群峦怀抱,山水秀美,周围有冷水庵,岩寺与禅岩洞,云石庵,古城畈,贺知章钓台以及古石岩等人文景观,尤其是不远处的鄞江镇,历史悠久,享有“宁波之根”、“四明首镇”之称。它山堰水利工程如图1。   图1它山堰水利工程         2.1.2郑国渠水利工程   郑国渠建于战国末年秦朝,是以泾水为水源,用以灌溉渭水北面农田的水利工程。工程的兴建,是出自政治军事的需要。郑国渠由郑国渠口、郑国渠古道和郑国渠拦河坝组成,附近有秦以后历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及干道遗址,并有大量的碑石遗存。郑国渠全长约150km,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条灌溉渠道。对秦国而言,它的建成从经济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准备。   今天的郑国渠依托秦郑国渠水利文化遗址为基础,加之近、现代泾惠渠首、西郊水库、仪祉墓园为衬托,初步形成龙王庙、筛珠洞、卧牛石、情人岛、关中第一大峡谷、三原城隍庙和中国大地原点等自然文化景点。渠首奇石林立、山势险峻,西郊水库碧波荡漾、瓜果飘香,景观格局融历史与现代为一体(图2)。   图2郑国渠水利工程         2.1.3灵渠   灵渠亦建于秦朝时期,为了解决秦军的后勤补给问题,秦始皇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卒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修建人工运河,转运粮饷。灵渠连接了湘漓二水,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联通了南中国的水运网,使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和兵源补充,迅速统一了岭南。   灵渠设计科学,建筑精巧,两岸风景优美,尤其是水街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和市井风情都鲜活地再现着千年历史文化 (图3)。   图3灵渠水利工程         2.1.4都江堰   都江堰是与郑国渠和灵渠齐名的秦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都江堰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