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版中国古建筑赏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版中国古建筑赏析.ppt

(6)瓜柱:立于大梁上用来支承上面梁架的短柱,称为瓜柱,有的称为“童柱”。其高度大于其直径。 * (7)蜀柱:又称脊瓜柱、侏儒柱,在屋脊部位的三架梁上,用来支撑脊檩的短柱,也叫“脊瓜柱或脊童柱”。 8)驼峰(图十五):宋式建筑名词,系用在两层梁之间的垫块,配合斗拱承托梁栿的构件,因起外形似骆驼之背,故名之。驼峰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分。全驼峰又有鹰嘴、掐瓣、戾帽、卷云多种形式,半驼峰比较少见。在清式建筑中,驼峰则称之为“柁橔”,其高度小于直径,当高度大于直径时,则称为“瓜柱”。 * (8)柱础:俗又称磉盘,或柱础石。古代为使落地屋柱不受潮,在柱脚下添了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柱下的基础,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 (9)柱櫍:或称柱珠,它是柱身与柱础的过渡部分,因为柱子多为木制,水分易顺着竖向的木纹上升而影响木柱的耐久质量,“櫍”的纹理为横向平置,可有效防止水分顺纹上升,起到保护柱身的作用。“櫍”一般呈扁鼓形,材质有石、木两种。 (10)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 (11)垂柱:上端功用与檐柱相同,用于垂花门或牌楼门的四角上,下部悬空,端头上常有莲花雕饰,故常称垂莲柱。 (12)牛腿柱:在古建筑中,牛腿和雀替是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构件。雀替是指位于柱与横梁之间的撑木,它既可以起到传承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中混凝土加腋梁中的加腋部份。牛腿有的地方又叫“马腿”, 也是指从柱中伸出的一段短木,它一般只起装饰的作用而不起传承力的作用。但在有些地方和有些资料中,牛腿和雀替两者是混称的。 * 2、梁架: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骨架。一般在柱间上部用梁和矮柱重迭装成,用以支撑屋顶檩条。梁也叫做“柁”,宋则称之为“栿”?,是古建筑的主要木作构件,多指按开间(开间:柱间的距离)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是房屋中承受重量的水平大木。截面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矩形。在宋式建筑中,显露在外,一眼能看见的梁,称为明栿,被天花板遮蔽,无法看见的梁,称为草栿。从外观上来说,梁分为直梁和月梁;而梁头的形状在宋元时期常用蚂蚱形状,在清代则多用卷云或挑尖形。根据梁的长度及位置不同,梁也有很多称谓,比如乳、平梁、牵等等。常提及的术语有: (1)月梁:在南方地区,人们常把明栿(即“直梁”)稍加弯曲,加工成月芽形,故称之为月梁。 * (2)九架梁、七架梁、五架梁(宋称“四椽栿”)、三架梁(宋称“平梁” :在清式建筑中,梁的称谓多由每榀梁架所承托的檩数来决定的,例如上承九檩者为九架梁,依次还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这种梁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脊瓜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斗拱时,通过斗拱传到柱上)。 * (3)单步梁(挑尖梁、抱头梁)、双步梁(图五十六):清式建筑木构架中,梁的长度是以步架来计算的,即以相邻两条桁(檩)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一个步架,也简称步;在宋《营造法式》中则称之为“架”,或“椽架”。九架梁长为八步架,七架梁者长六步架,以此类推。单步梁长仅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位于檐柱与金柱或老檐柱之间,一端置于檐柱之上,另一端插入金柱或老檐柱中。在大式建筑(即指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可由5间多至11间,进深则可多至11桁)中也称桃尖梁,在小式建筑(即指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3间至5间,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5架为限)中则称抱头梁。如果廊宽两步架,桃尖梁加长一倍,称双步梁。双步梁两端下置柱,一端上侧承檩,一端无檩,中部安瓜柱,上承单步梁。在硬山建筑里,贴山墙的梁架称为排山梁架。排山梁架往往用山柱,山柱从地面一直通到屋脊且支持脊檩,把梁架从中分为两段,使五架梁成为两根双步梁,三架梁变成两根单步梁。 * (4)角梁(图五十七、图五十八):角梁指庑殿顶、歇山顶或攒尖顶屋檐转角处沿分角线布置的、随椽子向外伸挑的梁,由上下叠合在一起的两根木构件组成,后尾交于金檩(桁)相交处,或插入角金柱中,中间搭在相交的檐檩或正心桁、挑檐桁上。老角梁,宋称大角梁,随檐椽挑出;仔角梁,宋称子角梁,随飞椽挑出。 * 一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概述 1 装饰起源 建筑首先作为一种物质财富,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但产生了物质的躯体,同时也产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体和房屋各种构件的制作中,人们都对它们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装饰就是这样开始在建筑中出现的。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