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和布朗族关系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竹和布朗族关系初探

竹和布朗族关系初探   [摘要]任何一个民族或者是个人习性的养成,总是很大程度地受到他所生存的环境的影响。本文试图对云南普洱地区布朗族同胞日常生活的考察,探索竹与他们生活的关系,主要通过竹在布朗族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来展开,期待对我们每一个追求经济富裕的人,有一点点启发或是触动。   [关键词]竹 布朗族 重要角色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9-0035-02   竹是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备受国人喜爱。竹,以及竹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然而,在布朗人的生活中,其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一、总述   在云南普洱的大地上,居住着这样一个民族,千百年来,他们一直保留着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每迁徙到一个地方,都会种下茶树,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布朗族。只要有布朗族寨子或曾经有过布朗族寨子的地方,附近几乎都有古茶树。“邦崴一带是古代濮人生产生活的区域,而最先种茶树的就是布朗族先民濮人”[1],“布朗族祖先叭岩冷死前曾嘱咐部落属民说,‘等到我死后,留下金银终有会用完之时,留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留下这宝石和茶叶给你们,可保布朗人后代有吃有穿’。”在澜沧布朗族古老的《祖先歌》中有这样的唱段:“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竹栅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2]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数为90388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澜沧江下游两侧的山岳地带,在普洱市以澜沧、墨江等县为聚居地(李京《云南志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竹的身影。任何一个民族或者是个人习性的养成,总是很大程度地受到他所生存的环境的影响。   竹,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君子,“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等名士,常聚会于竹林间,史称“竹林七贤”;王子猷曾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们以竹为友,是为魏晋风流的典范。到了苏东坡那里,更是爱竹、赞竹到了极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仅用来“比德”,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使用、食用和医用的价值。竹,被明代“药王”李时珍誉为“炎家之圣剂,大热者仙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竹汁具有祛风解热、祛痰健胃、生津利尿、养血益阴、利窍明目、消毒镇痛、抑制肿痛、延缓衰老等功用。   在布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二、竹在布朗族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住   安居才能乐业,勤劳的布朗人住的是干栏式竹楼,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是人住的地方。楼下地板用龙竹剖开压成宽竹板铺垫而成;卧室与待客之处铺以篾席,进屋必须脱鞋。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通常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的地方。竹楼不仅通风透气,屋内竹香淡雅,温馨舒适,没有化学制剂的污染,不用担心甲醛超标,而且竹子的生长周期不长,建造竹楼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我国著名建筑学专家陈志华说过,“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包括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并通过建筑实体把这些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因此,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3]以竹楼为温馨的家园,为身心所托之所,反映出了布朗人与竹极其密切的关系。   在古茶树、竹林和其他树木的掩映之下,布朗人的竹楼素朴、天然,与自然、天地浑然一体,仿佛是从地上长出来似的。   (二)食   布朗人以大米为主食,喜欢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擅煮竹筒饭。煮竹筒饭时,需选一段新鲜且水分饱满的竹节,装好米和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炭火中绿竹烤焦即可。当竹筒表层烧焦时,饭就熟了。剖开竹筒,以竹筒当碗用。香甜的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之清香、米饭之芬芳和经炭火烘烤的炭香味,非常可口,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布朗人喜欢饮茶,尤其是竹筒茶和酸茶。竹筒茶是在夏天,将新采摘的清毛茶用锅蒸煮,当叶子柔软时,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趁热把它装入粗竹筒里,用棒??实,塞紧,用芦叶封口,并用藤条扎紧,放在火塘边烘烤,去掉它的水汽,等到竹节表皮烤焦的时候为止。然后经过两三个月的慢慢发酵,在时光的流转中,竹的精华与茶叶的精华逐渐融合,筒内茶叶发黄,劈开竹筒,取出紧压的茶叶晾干,装入土瓦罐中,随时可以取出用煮开的山泉水冲泡饮用。一杯泡好的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清花的竹香,还有山泉水的甘冽。   酸茶是将鲜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