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宗教民族和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宗教民族和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0年4月28日至29日,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宗教、民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和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刊》编辑部承办。与会的6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湖南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贵州大学、《贵州民族研究》杂志社、凯里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兰州大学、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宁夏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民族学院、四川绵阳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近3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论坛收到论文40余篇。开幕式由西南民族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沙马拉毅教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心愚教授与《民族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刘世哲编审分别致辞,四川大学陈兵教授做了有关“佛教与心理健康”的主题发言。论坛主要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讨论。
(一)多元视野中的制度化宗教研究
1、视角多元的佛教探讨。作为西南地区重要佛教流派之一的藏传佛教成为论坛广受关注的焦点。西南民族大学索南才让教授从藏传佛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出发,探讨了藏传佛教的概念、藏传佛教信仰的特征及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生活的影响;郎维伟教授以康藏文化为例,指出藏传佛教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成为了康藏文化中的特定文化要素,影响着康藏文化的变迁;刘勇教授从夏杂扎西坚《拥忠本教史》的翻译出发,探讨了本教历史及其影响;同美教授指出本教是藏传佛教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并以岷江上游本波教与钵第教之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二者如何共同构筑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李元光教授以禅宗退出藏区的原因为主题,指出禅宗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同藏区传统文化相融合,不能满足吐蕃统治者政治上的需要是其退出的主要原因;白玛措教授主要探讨了藏传佛教文化中的白玛桑巴瓦(莲花生大师)被神性化的过程与原因及对藏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关注汉传佛教的两位学者的发言各有侧重。上海大学哲学系沈海燕副教授探讨了汉传佛教中独特的“肉身菩萨”现象,分析了其历史文化背景、教理上的依据及在修行上的层次与特点,透视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和特点。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夏志前副研究员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与分析了楞严学背景下晚明时期北禅宗的历史图景,指出北禅宗在晚明时期成为一个热点,反映了中国佛教对自身传统的反思。
2、基于特定地域的基督教探讨。与会者对基督教的探讨多是基于具体的田野资料展开的。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以云南省澜沧县为例,论述了该县的教会是如何主动进行自我调适以适应于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苏翠薇副研究员依据来自云南省某彝族村的田野材料,探讨了基督教跨民族跨地区的传播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西南民族大学马林英教授探讨了英国内地会在凉山彝区传播的历程;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申晓虎着眼的则是浸信宣道会在凉山彝族地区的传播。
3、集中于伊斯兰教社会功能的探讨。宁夏大学孙振玉教授基于大量的问卷调查,评估了伊斯兰教对回族青少年成长中道德与社会认同方面的影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纳文汇教授对伊斯兰教的影响的探讨,放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指出伊斯兰教教义与伦理道德观念中均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二)民族与社会视野中的非制度化宗教研究
制度化宗教之外广泛存在的多种宗教信仰,也是论坛的讨论热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木仕华副研究员与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和力民研究员就东巴教进行了交流。木仕华通过对比纳西东巴经典与本教中共有的中祖师东巴什罗的记载,分析了东巴教与本教的关系及纳西族与藏族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历史;和力民则聚焦于东巴教与东巴文化的传承关系,指出东巴文化是由东巴教信仰理念和信仰体系支撑的一个有机的文化综合体。湖北民族学院雷翔教授与谭志满副教授探讨的都是土家族的梯玛宗教仪式。雷翔认为这一仪式及其中的象征意义,体现了边缘化族群对国家政治权威的社会认知;谭志满则关注仪式变迁与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述及了中国西南仡佬族传统宗教的相关研究,呈现了其丰富的形式与意义。楚雄师范学院杨甫旺研究员讨论了彝族的猎神崇拜,指出猎神曾受到广泛祭拜,甚至形成了有关的固定节日,影响着彝族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湖南大学胡彬彬教授分析了湘桂黔少数民族边界地区观音造像对羌族宗教信仰的影响。四川绵阳师范学院高梧教授以休溪寨为例,呈现了羌人神灵信仰体系及其与羌寨社区生活间的互构关系。大连民族学院郭淑云教授基于吉林省九台市满族石氏家族的田野调查,探讨了当代满族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