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稀见剧种砀山四平调现状和保护政策研究
稀见剧种砀山四平调现状和保护政策研究
摘 要:砀山四平调起源于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是较为稀有的地方剧种,由曾经流行于砀山境内的花鼓戏演变而成。以安徽省砀山县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数百公里,影响范围较大,具有很强的说唱性与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从探究四平调源头入手,论述了四平调的发展现状,传承途径,最后对它的发展与传承提出一些列的措施。
关键词:砀山四平调;现状;保护政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230-04c
清末民初期,砀山周寨镇邹家班领班邹玉振和砀山境内的燕家班燕玉成、庞士英,王家班王世君、许若海等联合组成规模较大的花鼓剧团。到山东菏泽、河南商丘、安徽亳州等地巡回演出。1928年,邹家班在江苏戏园演出时,首次废除花鼓的歌舞形式,丢弃了传统花鼓装扮,穿上当时流行戏剧服装。后来又聘请河南夏邑县豫剧琴师杨学智,为花鼓曲调配乐。以六棱高胡作为领弦乐器,以梆子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不断完善唱腔与板式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戏曲剧种――砀山四平调[1]。
一、四平调综述
目前关于剧种名称来源没有统一定论,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因是从京剧、豫剧、评剧、二夹弦等各个剧种吸收而成,始称之为“四拼调”,由于地域语音差异,在流传过程改称“四平调”;其二,取自花鼓戏唱腔“四平八稳”之意,而以“四平”得名[2]。
最初,砀山境内正式的四平调演出团体只有邹玉振为首的四平调戏班,且多系流散艺人所组成。演出覆盖范围局限在四省接壤的十多个县市。1949后,由于某些原因,砀山邹家班班主邹玉振和他带领的部分演员被河南商丘市吸收并成立了商丘市四平调剧团。直到1955年老艺人李玉田在周寨区汪庄成立了四平调剧团,这是继邹玉振之后在砀山建立的又一个四平调剧团。随后不断成立“黄楼四平调剧团”“谢集四平调剧团”。直到1963年,砀山县政府专门才成立了四平调剧团。正式启用“安徽省砀山县四平调剧团”印章[3]。演出范围也迅速向周边蔓延,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演出分布区域可辐射到皖北、豫东、苏北、鲁南。2007年2月,砀山县人民政府申报场山四平调艺术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7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砀山四平调迄今为止只有八十多年年的历史,属于较为年轻的地方剧种。剧目主要以“三小戏”为主,主要表现的内容多为家庭伦理、男女爱情和民间故事,剧目基本源于移植和改编。主要演出剧目大致如下:
演出传播过程中产生出了一批广受群众喜爱的四平调演员,自1945年四平调创始人邹玉振到2014年的四平调市级传承人宋雪梅四平调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八代传承谱系(如下图)。其中李素琴、高玉玲、王敏2011年被评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砀山四平调代表性传承人,宋雪梅、苏宝社2014年被评为第二批传承人。
砀山四平调作为民间戏曲,产经历风雨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依然在百姓乡间传唱,保护与传承四平调对于促进戏曲文化发展,研究地方戏曲保护的普适性、建设民间艺术文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砀山不仅仅是中国的梨都,更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保留了唢呐、斗羊、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砀山四平调是故黄文化孕育的艺术产物,是一种能都代表当地人文精神的剧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河变迁带给百姓生活的变化。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宝贵的精神财富。除“酥梨之乡”的称号外,砀山四平调也可以成为砀山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另外一张文化名片,是连接砀山与外界的文化桥梁。
2.四平调作为根植于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流行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唱词比较通俗易懂,乡土味浓厚,深受砀山以及周边百姓的喜爱,百姓喜欢的东西就不能就此消亡。保护传统戏曲四平调,也是每个当地人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另外,当今传统美德缺失现象严重。四平调作为当地普遍流行的戏曲艺术,纵观其演出剧目,多表现家庭伦理、贤妻孝子的舞台艺术形象。通过戏曲的教化作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地百姓。完善他们的传统美德,培育他们的道德修养。
二、四平调生存现状调研
(一)四平调演出现状
在上世纪国有企业改革制度的浪潮下,曾经的砀山四平调剧团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解散了。一些四平调老艺人与曾经的砀山梆子剧团等相互融合组成了现今的国营企业的“砀山演艺公司”隶属由砀山文广新局。公司与四平调演员有一定的合同关系。有演出活动就会安排她们出演并给与一定的津贴。每年公司的演出四平调剧目基本上都是政府出资的公益性的演出。
2014年7月,笔者调研期间当地政府为了贯彻党的群众教育路线,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行“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活动为150个行政村送戏下乡。本土戏曲砀山四平调仅仅占整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师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pptx VIP
- 茶艺师岗位试题及答案.docx
- (正式版)B-T 176-2017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docx VIP
- 鱼菜共生商业计划书.docx VIP
- 剑桥少儿英语二级上unit1.ppt VIP
- Module 3 Unit 1 They're all my favourite festivals!(课件)-五年级英语同步备课(外研版一起).pptx VIP
- 教师资格考试基本能力第一节阅读理解能力演示教学.ppt VIP
- 2025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海南省选拔赛-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技术文件.pdf VIP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导视标识标牌系统制作安装方案(全面标准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