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cae发展的现状跟构想.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造业cae发展的现状跟构想

主要内容提要 一、目前分析工作所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事后分析,即很多分析工作都是市场反馈出了问题才进行分析 应力测试试验的欠缺 分析工作未流程化,分析报告未标准化。 分析工作现在只有静强度分析,欠缺动态分析、疲劳分析以及非线性分析。 二、工作计划 从整体到零部件级的分析,先拿956!来进行。 完成对挖掘机结构件的分析。 对装载机的动态分析。 对装载机的疲劳分析和研究。 完成对压路机YZ18J的模态分析 完成对两头忙的分析。 应力测试工作的全面开展。 非线性分析的加强 三、技术管理 为了能使设计与分析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使分析真正能够参与到设计中去,对于必分析结构,设计者无论是设计新产品还是对某结构做了改动,小批试制在下发图纸以前必须经由分析主管签字确认,否则不予下发。对于重要的或是分析不能十分确定的构件要进行应力测试试验。 分析工作未流程化 分析报告的标准化。 四、分析人员配置 近期人员配置 ·强度分析人员2名 ·多刚体动力学分析人员1名 远期人员配置 ·强度分析人员2名 ·多刚体动力学分析2名 ·疲劳分析高手1名 ·非线性分析高手1名 五、软件配置 现在所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主要是MSC公司的Patran、Nastran,UG公司的Femap、NX Nastran。也有做刚体动力学分析的,所用软件为MSC公司的ADAMS。这些软件能购买是最好,购买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获得他们的技术服务。 有限元分析的发展现状及构想 强度、刚度、稳定性是机械产品性能的重要衡量指标,理论计算只能满足对简单构件的计算,对于大部分结构运用材料力学理论计算有困难。近年来发展的有限单元法已在机械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汽车、航天行业已发挥了其强大优势。在我们山东临工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机械产品进行静强度分析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现对分析工作的发展现状做一下汇报,同时对有限元分析的近期工作及远期工作做了构想。 一、发展现状 1、所做的分析工作 1.1、线性静强度分析 下表所列的是所做的一些主要的工作: 分析项目 分析情况描述 试验及实际反馈情况 953与ZL50F的结构件强度分析对比 对两者同时进行了整车强度分析。由于ZL50F在实际中坏的很少,因而分析目标是使953结构件的应力值均小于ZL50F结构件相应部位的应力值。分析表明在工作装置上两者应力相差不是很大,前车架由于作了较大改动,其在强度上存在尖点,最终设计人员根据分析的结构对前车架结构形状作了改动。 对953进行了应力测试试验(由北京试验厂完成),工作装置及后车架的应力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差在10%以内,前车架上除个别点外,其它实测点应力也基本与计算值相吻合。 对953进行了台架试验,台架试验工况要远恶劣于实际工况。试验中各点的破坏顺序均是按有限元中指出的顺序破坏的,即应力值从大到小依次排序。 933结构件的静强度分析 对933的结构件进行了分析,包括工作装置,前车架,后车架 做了台架试验,试验中各危险点的破坏情况与有限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吉林大学樊博士来做动应力试验时也给933的动臂上应力集中点处做了应力测试试验,测试值与分析值误差不超过5%。 952工作装置的静强度分析 主要是针对952的动臂强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确实在某些点处存在强度不足的现象,对该结构进行了改进,从而大大降低了破坏点处的应力值。后来经过不断的思考及借鉴他人成果我们又找到了一种更加合理的结构提供给设计人员做参考。 进行了台架试验,台架试验的工况相当于实际中的联合工况,该工况对动臂来说是最危险的,但比起实际来没有冲击存在。试验中动臂没有被破坏。 进行了应力测试,动臂上各点实测值与计算值误差不到5%。 655挖掘机的工作装置静强度分析 对其工作装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915H结构件的静强度分析 对最终的工作装置及其前后车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见意。 1.2、少量的非线性分析,主是做了970防滚翻驾驶室,该分析历时两个月,使该驾驶室成功满足了国家规定的强度、刚度与吸能标准。 2、应力测试情况 2.1、北京试验厂所做的953结构件的静态应力测试 2.2、吉林大学樊老师应课题要求来做过两头忙的铲装部分动态应力测试,同时为我们做了933动臂上一应力集中点的静态应力测试。 2.3、山东大学姜博士应课题要求对953结构件做了静态应力测试 2.4、近期测试组已购买电阻应变仪,应力测试的工作马上可以开展。 3、存在问题 3.1、关于许用应力的确定问题。装载机的工作安全系数一般取1.5,理论上来说许用应力应该是材料的屈服极限除以该安全系数,事实上这样并不科学,一是因为针对不同的受力点应当有不同的安全系数,比如尖点安全系数要高于母材的安全系数。二是结构有一定的疲劳寿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