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畲族神话歌火烧天和火崇拜
试论畲族神话歌火烧天和火崇拜
内容摘要:畲民对火有一种特殊的敬畏与崇拜之情,这种意识渗透于畲民的思维模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之中。畲民现实生活中对火的依赖,使其对火产生了崇拜情结。畲民的火崇拜情结在传统祭祀、巫术、民间文学中巩固升华。
关键词:《火烧天》 畲族 火崇拜
人类从诞生到后来的生存繁衍,期间经历了无穷多的灾难和考验,才得以立足于浩瀚的宇宙。在人类的童年时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面对灾难,人类往往从神灵的角度出发,借助原始思维以不自觉的加工,创造出超自然的幻想故事。从而,产生了许多的灾难神话。在我国众多的灾难神话中,洪水灾难神话最为常见,如拉枯族的《人是怎样传下来的》、羌族的《黄水潮天的故事》以及流传于河南淮阳一带的《伏羲和女娲》等。而火灾难再生神话却较为罕见,畲族再生神话《火烧天》就是其一。笔者针对畲族再生神话《火烧天》这一特殊性,试图从畲民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生产习俗三方面分析《火烧天》火灾难的形成原因。并从畲族传统祭祀活动、畲族巫术以及畲族民间文学三方面讨论畲民对火的独特情结。
一.畲族神话歌《火烧天》的流传
1.《火烧天》的流传区域
畲族再生神话《火烧天》俗称“火烧天、火烧地”,也叫作《火烧天长歌》、《落油火》、《天火》或《古老歌》等。《火烧天》不仅以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两种形式流传于闽东、浙南、浙西南地区畲族人民之间,而且还以民间故事的形式流传于浙西南地区汉族人民之间。
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畲族卷》记载,畲族汉语神话故事《天火》,流传于福建德市畲村;《落油火》流传于浙江金华、武义、宣平一带;火灾型创世神话歌《火烧天长歌》流传于闽东、浙南、浙西南一带。[1]《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卷》中编录的1984年采录于景宁大张坑村的民间故事《火烧天》,其附录言:“景宁英川区一带汉族人也流传着《火烧天》的神话。”[2]
《火烧天》是畲民以讲故事,唱畲歌的形式叙述自己民族的“重生历史”。在旧社会时期,《火烧天》的传承方式有亲缘传承、地缘传承和活动传承三种。亲缘传承是指畲民通过亲缘关系,将《火烧天》代代相传;地缘传承是指畲民通过当地知晓《火烧天》的畲民多次讲唱后,潜移默化地自然接受传承;活动传承是指畲民通过对歌节等活动交流传承。直至上世纪,才有人借助汉字对畲族民歌进行记录,出现了文本传承,使《火烧天》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2.火烧天》的版本
畲歌《火烧天》在畲族民间流传版本众多,现今被整理出版且流传较多的有四个版本。分别为《传世畲歌》中的《古老歌》、《畲族叙事歌集粹》中的《火烧天》、《浙江畲族民歌集》中的《火烧天火烧地歌》、《畲族民歌》中的《古老歌》。
《传世畲歌》中的《古老歌》流传于闽东地区。《畲族叙事歌集粹》中的《火烧天》、《浙江畲族民歌集》中的《火烧天火烧地歌》、《畲族民歌》中的《古老歌》流传于浙南与浙西南地区。四个版本主要内容基本一致,但具体情节有所不同,笔者现从三方面略谈四个版本的异同。
从畲民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四个版本都讲述了七天七夜棕油大火毁灭人类的故事,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矛盾冲突。同时四个版本中在大火后幸存的兄妹,都是在石狮或是石猪的帮助下获得重生。这展现了畲民童真的自然崇拜――火崇拜与石头崇拜,以及朴素的因果报应观。
从兄妹婚情节设置上看,一方面四个版本均出现兄妹滚磨占婚,繁衍后代,后代又继续联婚繁的内容。这反映了古代畲族曾经历过血缘婚姻阶段,以及族内婚的婚姻制度。另一方面四个版本皆设置了兄妹结亲拜天地、天神、日月、祖先等情节,表现了畲民对神灵、祖先、自然的崇拜,具有强烈的民族信仰色彩。纵观四个版本的兄妹婚情节,笔者发现只有《传世畲歌》中的《古老歌》写到“阿妹果是惊无样,又摘树叶来抵面。”[3]笔者认为,这里的树叶掩面的浪漫情节就相当于是畲族婚嫁中新娘出嫁遮红盖头,是畲族婚嫁礼仪在民间文学中的展现。
从故事结局看,四个版本都以兄妹结亲、繁衍后代的皆大欢喜为结局。不同的是《畲族叙事歌集粹》中《火烧天》的结局不仅对兄妹俩繁衍人类后繁荣昌盛的世间进行了详细地描写,还特意描写了畲族四姓人丁兴旺的美好生活,极富理想化,可以称之为浪漫式结局。而其他三个版本的结局,却是世俗的。讲述兄妹俩婚后生了五男四女凑成四对,落得一个单身,做了乞食者。“单身人子无计较,讨得有食做懒猫;讨饭学懒无受紧,无子无孙卷草包。”[4]将单身汉与乞食者相联系,展现了畲族现实社会中单身汉的懒惰形象,与无子无孙沦为乞食者的可悲形象。
《火烧天》作为一种活态文学,以民间故事与民歌的形式流传于人们口耳之间,随着时间、地点与传承者的转换而不断发生变化,永无定稿。不同版本的《火烧天》对研究不同地区畲民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