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质科普旅游资源类型和特色分析.docVIP

重庆地质科普旅游资源类型和特色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地质科普旅游资源类型和特色分析

重庆地质科普旅游资源类型和特色分析   重庆地质科普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地质科普旅游的良好基础。综合目前科普资源分类方法,结合重庆地质科普资源特征,将重庆地质科普旅游资源分为2个大类,6类,9小类,并对重点资源的特色进行分析总结。   科普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点。科普旅游是以科普为内涵、旅游为载体的活动,通过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的形式,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公众,让市民在欣赏人文、自然景观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促进科普与旅游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科普旅游的产生,是科普工作和旅游业内在创新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自2007年开始,上海、广州、北京、河北、江苏、重庆等省市在科普旅游产品开发上进行了创新尝试,获得了社会的初步认可和好评,说明科普旅游潜力很大,给其他省市的科普旅游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地质科普旅游是科普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地质科普和旅游相互融合的一种旅游产品。自2000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以来,地质科普旅游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拥有35家世界地质公园,241家国家地质公园和72家国家矿山公园,极大促进了地质科普旅游的发展。   重庆有丰富的地质科普旅游资源,但目前重庆地质科普旅游价值的开发程度较低,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所以,研究重庆地质科普旅游的开发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提高重庆地质科普旅游层次、促进地质科普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庆地质科普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地质科普旅游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多姿多彩的各种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科学、美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具有较强的科普功能。   重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据最新调查成果,重庆共有4 712个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20个、国家级93个。重庆地质遗迹保护成绩斐然,已建立世界自然遗产2处,国家地质公园7处,国家矿山公园1处。   国内研究者对科普旅游资源分类进行了探讨。李绍刚将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分为天文景观、地文景观、水文景观、水文景观、气候景观、历史遗产景观和现代人文景观7个主类,21个亚类,69种基本类型。唐顺英将源两大类,其中自然科普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人文科普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历史遗产景观、人工科普场馆、科学研究场所等。袁平将河南科普旅游资源按照功能特色分为地质地貌资源、黄河旅游资源、武术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等类型。   齐岩辛等按照物质组成-成因综合分类法,把地质遗迹分为构造类、岩石类、矿产类、古生物类、地质灾害类、地质地貌类等9大类,49小类。翁望飞等根据地质遗迹的成因特点,以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为基础,将地质遗迹分为水动力、冰川活动、外动力地质灾害、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矿产资源、古生物等11大类,41小类。《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10)将地质遗迹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7个大类,25类,56亚类。   综合上述分类方法,结合重庆地质科普资源特征,本文将重庆地质科普资源分为自然科普旅游资源和人工科普旅游资源两大类,地貌景观、古生物化石等六类,喀斯特地貌、矿业遗迹等9小类,见表1。   二、重庆地质科普旅游资源特色   重庆地质遗迹种类典型多样,拥有多项中国乃至世界之最,以岩溶地貌、水体景观为代表的地质遗迹,是我国甚至世界地质遗迹的典型代表和集中分布区。   (一)重?c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科普价值   中国的喀斯特分布面积居世界第一,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重庆等省(市)。重庆7处国家地质公园,与喀斯特有关的有4处,重庆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隆、金佛山)都与喀斯特有关。重庆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喀斯特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地质科普旅游资源。   1.地表喀斯特的科普价值   地表喀斯特千姿百态的形态有很高的科学内涵,类型主要有峰林、峰丛、峡谷、石林、洼地、漏斗和落水洞及天坑、天生桥等。   武隆天生三桥是四个巨大的塌陷天坑之间保留下来的暗河河段,三桥分布在长仅1 200 m的河段范围内,属世界罕见的分布集中、规模宏伟的岩溶天生桥群。武隆后坪天坑群是由箐口、石王洞等五个天坑组成。天坑规模宏大,群状密集分布,形态典型,保存完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唯一由地表水冲蚀而形成的天坑群。奉节小寨天坑被誉为世界喀斯特峡谷奇中之稀,其总容积1.2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深度和容积最大的天坑。和天坑有联系的天井峡地缝全长达37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2米。万盛龙鳞石林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林,其形成比云南路南石林、贵州泥凼石林要早2亿多年,比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