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效儒我参和设计制作了第一枚国徽
郭效儒我参和设计制作了第一枚国徽
当时我记得天安门城楼的通道用栅栏挡着,并且用把很大的锁锁住了。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打开了那把生了锈的老锁。于是我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登上了天安门。那天,每个人都感到非常荣耀和高兴。
已故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郭效儒老先生曾经是天安门城楼国徽的制作者之一,尤其令人崇敬的是,他的许多事一直都默默无闻。
纪念币终于“出炉”
我和郭效儒老先生相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那时我刚从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出来到京西(门头沟)办厂。那时天安门城楼和八达岭长城开始对外开放,我们有幸和管理者签订了一项制作旅游纪念币的合同。为使产品更加出色,经人介绍我们找到当年的国徽制作者之一,著名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郭效儒先生,并希望他能为我们雕刻模具。
在我们想象中,郭老在行业内那么赫赫有名,一定不大好接近,然而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是,这位老人非常随和。当时,郭老见我们风尘仆仆从门头沟赶来,非常感慨,他说:“你们知识分子到外面搞开发很不容易,所以我一定全力支持你们。而且参与设计天安门和长城的第一枚纪念币,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参与设计制作了我国的第一枚国徼,让我感到很自豪,参与设计第一枚纪念币,我同样是责无旁贷。”就这样,郭老欣然答应了我们的请求。接下来就是设计和制作工作,这对于一个年届花甲的老人来说,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记得当时时间也非常紧迫,而工作任务量也非常大,郭老经常和我们一起加班,有时候工作到很晚,我们都感到于心不忍。有时候需要去现场实地考察,郭老也和我们一起坐车几个小时往返于八达岭和门头沟之间。连我们这些壮年人都觉得很疲倦,但郭老却一点也不觉得累,有时候还开玩笑说:“你们比我年轻,怎么身体还不如我啊。”
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和制作,纪念币终于“出炉”了。这个时候,郭老和我们一样高兴。最后,我们用超塑合金制成的天安门和八达岭长城旅游纪念币,因为古朴典雅,画面层次感强,受到旅游者的普遍欢迎。尤其在天安门城楼上,经常供不应求。
天安门上的鸽子粪
工作之余,郭老很爱和我聊天,从而我得知他是国立艺专(中央工艺美前身)雕塑科出身,而后又读了3年研究生,最后留校任教。我们闲谈时郭老对我说:“北京和平解放后(1949年1月31日),当时我作为北京文化工作队成员(简称文管会)曾和其他同事,加上军管会(军事工作管理委员会)成员一起登上了天安门,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当时我记得天安门城楼的通道用栅栏挡着,并且用一把很大的锁锁住了。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打开了那把生了锈的老锁,于是我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登上了天安门。那天,每个人都感到非常荣耀和高兴。其实我知道大象心里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只有解放了,人民才能登上过去帝王将相才能上的天安门,真有一种翻身当家做主人的感觉。那时我只有28岁,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扫的扫,擦的擦,个个都干得满头大汗。”
“有意思的是,当时,打开铁锁进入城楼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但也许是时间长了没人打扫的原因,城楼里面到处都很脏。加上光线非常黯淡,也不知道是什么鸟见到人来,挣扎着飞走了,扑得人一身一脸的灰尘。只要稍微一不注意,各种蜘蛛拉的网就会沾到人的脸上,胆子小的女孩有?r候会传出一两声尖叫,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等到摸索着打开窗子,人们才发现地下到处都是鸽子粪。于是有人找来了笤帚和簸箕,招呼着大家打扫一下。事后,等大家清点时发现,光鸽子粪就从屋里面推出了20多车……
在后来的接触中,郭老还向我讲述了共和国国徽的诞生过程。那是1951年的秋天,雕塑家高庄用最短的时间塑成了国徽泥样。可是不加道怎么回事,当时的模具却怎么也打不开了,于是多次到郭老的“美术供应社”找他。因为郭老是雕塑科出身,所以他的办法就比较实用。他将高庄制作的石膏全部立体部分的凸起角度改为75度角,这样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而郭老改过的这稿也最终成为共和国国徽的定稿。
他的生活非常俭朴
从接触郭老的第一天起,凭着直觉我就认为郭老一定是一个性情中人。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慈祥、善良而且非常勤奋的老人。
郭老介绍自己过去的经历时曾经告诉我:自己30多岁时,妻子就不幸过世,从那时起,他就和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那时女儿还小,作为一个热爱事业的男人来讲,照顾起家来就会更加费心思。最初的时候常常丢东落西,手忙脚乱。因此,许多同学、同事都张罗着想帮他重新建立家庭。可是,郭老害怕再婚给年幼的女儿带来伤害,就一直回避这个话题。等到女儿长大,郭老也步入了晚年,因此,再婚的话题就更加不能提了。
郭老一直和女儿郭正懿在三里河附近的一所民房里住。退休后,每天上午郭老就到他的位于北京西郊的“工作室”工作。这问工作室位于香山大佛寺附近,是妻子留下的一间普通的平房。每天晚上,郭老就会返回与女儿一起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