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篇分析和英语教学
语篇分析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10166-03
一、语篇分析的发展
最早提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是美国语言学家Z.Harris。
1952年他发表了《语篇分析》一文,试图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分析连贯的口语和书面语,提出要在句子以外继续进行描写分析,把语言研究同文化联系起来。60年代,推动语篇分析的是一些社会学家,如H.Sacks,E.A.Schegloff,G.Jefferson等。他们用语篇分析来揭示社会环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探索人们在交际中所遵循的原则。70年代以后,从事语篇分析的著名学者有T.A.van Dijk,G.N.Leech,H.P.Grice, P.Brown,S.L
evinson等。T.A.van Dijk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他运用语义学、语用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话语,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著,如:《话语语法的若干问题》(Some Aspects of Text Grammar)、《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s,1980)、《语篇语用研究》(Stedies in 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1981)等。G.N.Leech是兰开斯特大学教授,1983年发表了《语用学原则》(Principles of Pragmatics),阐述了礼貌对言语交际的重要作用。90年代,语篇分析在中国也有了很快的发展而且十分重视把研究工作同外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倾向。本文拟以语篇分析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全新的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现介绍如下:
二、语篇教学内容解析(语篇内容结构分析)
语篇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thought pattern)组织起来的,语篇的内容决定了语篇的结构。尽管语篇的内容千变万化,但语篇的结构是有限的,思维模式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就语篇的结构而言,常见的有议论(argumentation)结构、描写(description)结构、说明(exposit
Ion)结构和叙事(narration)结构等。思维模式常见的有列举(enume
Ration)、叙事、描写、说明、程序(process)、比较(comparison)、
举例(exemplification)、推理(reasoning)、比拟(analogy)、解说(illustration)、对照(contrast)等。不同结构的语篇肯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其特点进行语篇分析,以下重点谈谈叙事结构及在教学中的运用。
叙事结构以叙事为主,其主要特点是拥有情节、背景和角色,常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安排结构,用语言表现出一系列有联系的事件,文章呈现出以时间顺序和空间变换进行安排的格局,因此线索清楚,首尾呼应,常可以根据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的顺序划分层次和段落。完整的(fully-formed)叙事可以包括六个部分:
(1)点题:叙事者在叙述故事之前,对故事所作的简要概括;(2)指向:叙事者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有关背景的交代;(3)进展:故事本身发生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4)评议:叙事者就故事的情节、人物、事件等方面所发表的评论;(5)结局:包括各种冲突的结果、人物的下场等;(6)回应:在叙事结构的末尾,叙事者常用一两句话顺应主题,以使叙事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时上课前让学生阅读并判断所学语篇的结构,并根据不同结构进行语篇分析。例如:在教Factory Life-A Students Experience(精读教材第五课,周珊凤)时,学生通过语篇结构分析,很快判断出这是篇叙述文并找出了叙事结构中包括上面所讲的六个部分的句子。
1.点题:Factory Life.
2.指向:This summer.I took a job in a small factory.
3.进展:(1)The belt was moving very rast; I could hardly keep up with it.
(2)The sharp cardboard often cut into my hands and wrists.
(3)I walked home on the 2nd day, coughing because of the bleach fumes,my ears still ringing from the noise and my hands stingi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