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和法律研究.docVIP

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和法律研究.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和法律研究

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和法律研究   摘 要:近些年来,物联网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依赖物联网技术建立起来的人与“物”的直接对话模式以及“物”与“物”的间接对话模式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法律对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因此,重新构建物联网时代用户信息安全法律保护体系迫在眉睫。分析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安全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这对保障物联网经济运行的安全,推动其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具体而言,就是将传感器安置在物体上或者嵌入人体,其目的是实现所有的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提升“物”的“智能”化水平,以便准确掌控和实时调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物联网用途广泛,在其发展的短短十几年间,就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超强的发展潜力,遍及交通运输、工业监测、医疗护理等多个领域。因此物联网技术受到了各国普遍重视。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将要来临。2009年,美国率先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同年10月,欧盟执委会发表了题为“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的物联网发展规划,促使物联网在欧盟地区进一步发展。2009年日本亦制定了和“J-japan”信息化战略,推进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在国内同样受到高度重视。同样,我国也非常注重物联网产业发展,并于2011年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扩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物联网规模化发展。   以上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想要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取得制高点,重视物联网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在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应该提出担忧。我们在享受物联网的发展带来的生活“智能”化的同时,也必须清楚的看到其对国家、社会乃至个人信息安全的传统法律保护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1 物联网体系架构   目前,对于物联网的体系,国际上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第一层是感知层,感知层的主要任务是利用RFID、传感器、EPC等获取物体的基本数据,达到“全面感知”的目的,这是物联网得以形成的基础;第二层是传输层,传输层要解决的主要是数据获取后传输给使用者的问题。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并进行甄别筛选然后及时有效地传递出去;第三层是应用层,将所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实际运用,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   2 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   2.1 感知层的信息采集安全问题:信息采集是感知层的主要任务,是物联网赖以发展的基础,亦是最容易形成信息安全漏洞的环节。感知层几乎都是通过无线网络来采集、传输信息数据,这迫使无线信号暴露在公共场所中,极容易被犯罪分子非法干扰、盗用。进入21世纪,有专家学者称,我们进入了“玻璃社会”,借助RFID和互联网,我们身边的各类物品都可变成开口说话的“网民”,人们可能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定位和追踪。如果物联网技术在中国普及实施,如何保证公民个人隐私和有关企业、国家等公共信息的安全采集尤其重要。并且在物联网技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多被用来定位指挥机械设备,通过远程操控设备来完成一系列高精度、高风险的工作。在此种状况下,这些设备装置大都安放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相应附着的传感器即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攻击者能很容易地对这些设备所承载的传感器进行破解或损坏,甚至通过破译传感器通信协议进行非法操控,对公民和国家构成极大威胁。   2.2 传输层的核心网络安全问题:一方面,物联网自身数据传输技术存在局限性。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虽然具备较高的信息安全传输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存在的巨大的用于识别和收集信息的节点,一旦出现海量信息数据同时发送的情况,传输网络极易被拥塞,服务器崩溃,产生拒绝服务的自我攻击结果。此外,如果攻击者侵入数据库,获取数据库信息,公民隐私泄露,关乎国家安全的数据信息被盗窃,将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如何有效保护网络层的传输与存储安全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信息筛选、甄别的复杂性。海量的数据需要应客户需求分类、整合,然后传递给客户,这需要强大的数据的处理和管理能力,如何保证事关用户隐私、国家机密的数据准确无误的传到用户手中,避免数据因误传而导致信息泄露等问题产生,这也是制约物联网发展的瓶颈。   2.3 应用层的安全应用问题:物联网的核心是通过“物物相联”提高“物”的智能化水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