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语惯用语和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惯用语和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
[摘要]惯用语作为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以来一直是汉语学习者们的一个难题。对于广大汉语学习者来说,理解惯用语的字面意思并不困难,困难在于正确理解和掌握其所包含的深层意义以及感情色彩和使用方式。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视惯用语的教学、重视学生对惯用语的正确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惯用语 对外汉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192-02
惯用语,以简单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含义,在生活中可谓经济高效型的语言,因此自古以来,在民间生活和文学艺术作品等被广泛使用。惯用语是人们口头上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来使用。例如:打埋伏、 钻空子、开夜车、碰钉子、扣帽子、灌米汤、背包袱、剃光头、捞稻草、揭老底、唱高调、乌纱帽、半瓶醋、苦行僧、打落水狗、三下五除二 。惯用语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换言之,它的意义不是几个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字面意义的引申(主要是比喻)概括出一个新的意义。如“挖墙脚”不是真的要把“墙脚”“挖”掉,而是比喻拆台;“一窝蜂”也绝不是实指“一窝蜜蜂”什么的,而是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再像“跑龙套”,比喻在他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连轴转”比喻劳动或工作等夜以继日地不停止。惯用语是一种定型的短语,不像一般短语那样可以自由组合。如“敲竹杠”不能说成“敲木杠”;“打秋风”不能说成“打春风”;“放马后炮”不能说成“开马后炮”;“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能说成“不管四七二十八”。惯用语与成语一样,都是一种定型短语,这是二者的共性。但是在结构形式、来源以及表义的手段和色彩方面,它们毕竟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第一,从结构形式上考察,就有以下三点区别:其一,惯用语、成语的构成形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惯用语的主要形式是三字格,例如“咬耳朵”“开后门”“乱弹琴”“走过场”“戴高帽”“吹喇叭”“放空炮”“墙头草”等。四字格的有一些,但不多,例如“打马虎眼”“空心汤团”。五个音节以上的更少见,如“铁将军把门”“丁是丁,卯是卯”。其二,惯用语、成语在组合成分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上也不大一样。以三字格为主体的惯用语,主要是述宾式结构,例如“嚼/舌头”“和/稀泥”“挤/牙膏”“过/电影”“拍/马屁”“吹/牛皮”;其次是定中式结构,例如“万金/油”“绊脚/石”“铁/饭碗”;主谓式结构(像“鸟兽/散”)和联合式结构(像“假/大/空”)就微乎其微了。而以四字格为主体的成语,语法结构关系几乎应有尽有,凡是汉语中的各种语法格局多多少少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例如主谓式的“叶公/好龙”、述宾式的“竭尽/全力”、述补式的“重/于泰山”、状中式的“豁然/开朗”、定中式的“锦绣/河山”、连动式的“顺藤?摸瓜”、兼语式的“令人?神往”、紧缩式的“人云?亦云”。
据相关统计,在成人本族语者的言语使用中,惯用语的使用高达80%。那么作为希望将汉语掌握到较高层次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掌握惯用语的意义和使用,则上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就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来说,还没有将惯用语的使用能力培养提高到足够重视的程度。结合惯用语的特点及汉语学习者们普遍面临的困难,可以由此总结出一部分解决目前问题的方法。
一、惯用语的特点
惯用语作为熟语的一部分,有着约定俗成的内在含义和使用方法。所以,要想灵活正确地使用惯用语,就必须了解惯用语的特点。
(一)意义的整体性
与普通的以组词造句的方式将各个词语的意义组合起来的方式不同,惯用语通常都含有相对完整的特定含义,因此并不是任何词语都可以组合成惯用语,在拆分惯用语及使用惯用语的其他形式时,也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不仅如此,惯用语含有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而在使用中则主要是取其深层含义,所以在惯用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这两者之间,必须建立起一个思维上的连贯性,才能在使用过程中顺利地从表层含义过渡到深层含义。
(二)明显的口语特征
惯用语的来源非常广泛,其中涉及历史典籍、神话寓言、宗教用语、方言、外来语言以及谚语、成语、歇后语的省略等等。但其中多数都是在日常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惯用语也通常用在非正式场合的口语交流中。并且在常用的惯用语中,贬义的惯用语数量占据着绝大多数,而中性或褒义的惯用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也是惯用语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三)形式相对灵活
惯用语虽然是一组带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但其形式也并不完全固定,而是具有一定的离合性。如在动宾关系词语组合的惯用语中,通常可以在动词和宾语之间加入一些其他的词,如“开夜车”,可以说成“开了一个月夜车”等。然而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