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山文集和归潜志史料价值比较研究
遗山文集和归潜志史料价值比较研究
摘 要:本文从史料学角度入手,对《遗山文集》与《归潜志》两书中所记载的金代人物小传、对金代事物的评论、诗歌的史料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在人物传记方面,《归潜志》所记载人数多,但是多为汉族文人,即使非为汉族文人,其入选也是因为其文学素养较高,故身份重复较多;《遗山文集》中人物数量略少,但是身份多样,在宗教人士、女性、由金入元官员等三方面远远超过《归潜志》,其史料价值更大。在对金代事物的评论和诗歌两方面,《遗山文集》涉及到金代历史的各个方面,丰富程度较《归潜志》更大。故《遗山文集》史料价值超过《归潜志》。
关键词:《遗山文集》;《归潜志》;史料;传记;诗歌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016-04
《遗山文集》是金、元之交文学家元好问的作品集。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他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蒙古宪宗八年(1257),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以记录金朝史为己任,认为“国亡史作,己所当任”[1]。《遗山文集》是在元好问故去五年后,由严忠杰结集、张德辉类次而成的作品。全书共分四十卷,其内容主要分为诗和文两大部分,其中诗歌有十四卷,各类文章二十六卷,包含了关于金朝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丰富史料,堪称一部完整的晚金史[2]。
《归潜志》是出自金末元初人刘祁之手的笔记体资料札记。刘祁,字京叔,号神川?q士,浑源(今山西大同市)人。“为太学生,甚有文名。值金末丧乱,作《归潜志》以纪金事,修《金史》多采用焉。”[3]清代四库馆臣经过研究认为,“壬辰之变,祁在汴京,目击事状,记载胥得其实,故《金史》本传称祁此《志》于金末之事多有足征。”[4]《归潜志》全书共分十四卷,除第十四卷记载的是他人赠与作者的诗歌外,其他十三卷均为刘祁亲作。前六卷为文人小传,第七到十三卷则为作者对当时文人轶事、政治形势等的记述与评论。
上述两书对金朝历史而言价值极大,本文从史料学角度出发,对两书中所记载的人物传记、对历史事物的评价、诗歌及其他事实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求对金代史料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两书人物传记比较研究
《遗山文集》和《归潜志》中都以不同的形式保留了大量的人物传记,其中《遗山文集》中有87人的墓志,而《归潜志》中以小传的形式记载了123人的事迹。元好问与刘祁的记载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相同点是两人的目的非常明确,都旗帜鲜明地说明著文的目的是为了记载当时人当时事。如元好问在为金朝吏部尚书张公理作碑志时就认为,“史笔散亡,故老垂尽。不著之金石以示永久,后世征废兴、论成败,殆将有秦无人之叹,窃为宗国羞之。是以慨然论次之而不敢辞。”[5]将“故老”之事刻于石碑,目的是垂范后世。
刘祁则在《归潜志?序》中写道:“独念昔所与交游,皆一代伟人,人虽物故,其言论、谈笑,想之犹在目。且其所闻所见可以劝诫规鉴者,不可使湮没无传,因暇日记忆,随得随书。”[6]将作者曾经与之交游之人的言行、议论记录下来,以规劝后来者。
二、两人文中所记内容,均有可靠来源
元好问所撰写碑志文的内容来源有四类:第一,为元氏本人的亲属撰写碑文。如族祖元滋新,“殁而不书,族党之过。乃追为之铭。呜呼!此先君子之志,吾敏之兄欲成之而不及者也。”[7]第二,为师友作墓志铭。如元氏好友刘景玄,刘景玄死后,其母对元好问说:“‘吾儿有当世志,今郁郁以死矣!子与之游,最为知己,当为作铭,无使埋没也。’好问泣且拜曰:‘铭吾兄者,莫好问为宜。’乃作铭。”[8]第三,为元氏平素景仰之人做墓志铭。如同乡聂元吉,“道不同不相为谋,故虽与之同乡里,年相若,仕相及,而交未尝合也。今元吉已矣,予惜其有志于世,世亦望焉,而卒之无所就也,乃为之铭以哀之。”[9]第四,为受好友请托且有可靠信息来源之人作墓志铭。如僧人法云,“刘邓州光父,师乡曲也,知师为详,托予铭其墓。予以刘为不妄许可者,乃为之铭。”[10]从以上四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元好问所撰写的碑文并非空穴来风,均是有所依据。
刘祁在文中所记载之事都是亲见亲闻之事,他在《归潜志?录大梁事》的结尾写道:“嗟乎,此生何属亲见国亡?至于惊怖、劳苦万状不可数,乃因暇日,记忆旧事,漫记于编。若夫所传不真及不见不闻者,皆不敢录。”[11]由此可知,对于不是亲见亲闻之事,以及传说失真之事,作者“皆不敢录”。
两人所记均为亲戚、师友之事,故文中避讳之处亦在所难免。如元好问为赵秉文做墓志时,对由其引起的明昌党狱只字不提[12]。再如刘祁在撰写为崔立立功德碑之事时,把责任全部推到元好问头上[13]。
不同点有:首先,两书所记人物数量不同,族属种类有区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doc VIP
- 江铃-江铃E400-产品使用说明书-E400豪华型-JX70021BEV-江铃E400使用说明书.pdf VIP
- ISO IEC 27017-201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基于ISO IEC 27002的云服务信息安全控制实践准则.pdf
- 脑疝病人的护理课件(完整版).pptx VIP
- 4-6岁 《游来游去的水母》-美术课件.ppt VIP
- 100个超级有趣的冷知识.pdf VIP
- 指挥调度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公司节能减排方案.pptx VIP
- RBANS记录表(精分,重度抑郁,焦虑障碍,正常对照).docx VIP
- 重症医学科绩效考核.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