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中弃妇诗氓和江有汜比较研究
诗经中弃妇诗氓和江有汜比较研究
摘 要: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弃妇诗,它们在艺术上的成就熠熠生辉,对后来诗歌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弃妇诗虽然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相近的地方,但在语言、人物形象、思想、社会意义等方面却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甚至个性化。通过其中两篇弃妇诗的对比,可以探索《诗经》弃妇诗不同的风格和写作手法,进一步窥探古代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多样性。
关键词:弃妇诗 语言 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 思想 社会意义
《诗经》中《氓》写一个女子恋爱、结婚至最后丈夫变心将其抛弃的悲惨历程,表达对丈夫的不忠贞的控诉和愤怒的斥责;《江有汜》的理解多有分歧,前人的著述中,《笺》认为:“勤者以己宜媵而不得,心望之。”《诗三家义集疏》:“齐说曰:江水沱沱,思附君子,伯仲爰好。不我肯顾,侄娣恨悔。”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妾妇称夫,亦曰之子……然则归也者,还归之归,非于归之归也,又明矣。此必江汉商人远归梓里、弃其妾不以相从,始则不以备数……妾乃作此诗以自叹而自解耳。”方氏认为该诗是妇人抱怨丈夫远归后冷淡自己的哀怨之词。樊树云《诗经全译注》也解释为:“这是一首送嫁歌,媵女不得从嫁而发出的怨调。”①樊和《笺》的解释未免用的是道学家的口吻,沾染的是封建旧习俗卫道士的陈腐之味。多数学者认为该诗是弃妇诗,与《氓》同属一类,这种解释更为合理。
《江有汜》的全文为:“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中“其”应是同指诗人指责的对方,即情人。从“其啸也歌”可看出,“其”应是男性。啸,有粗野之感,应是男性的行为方式。诗人是以咒语的方式来指责情人今后将后悔抛弃了自己。归,旧指女子出嫁。之子,应指新人。“不我以”前应省略了主语,主语应为情人。金启华译注《诗经全译》认为该诗是情人迎娶新人,“妇人遭遗弃后的哀诉”。这是合理的,符合原诗的意思。因此我们把它看成是弃妇诗。
笔者将从它们的语言、艺术手法、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赏析。
一、语言方面的异同
《氓》的语言优美真切具体,自然流畅整齐,喻说理于事实中,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诗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诗中用了不少“蚩蚩”、“涟涟”、“汤汤”、“晏晏”等叠字形容词,它们不但起了摹声绘貌的作用,且加强了诗的音乐性。《诗经》民歌的章法,多半是叠章复唱的。由于《氓》感情复杂,叙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复唱,这在《国风》民歌中是少见的。
《江有汜》语言简洁凝练,精炼准确,朴素自然。“汜”、“渚”、“沱”,与“以”、“与”、“过”,形成押韵,使韵调和谐动听,富有音乐节奏感,增强诗歌的审美效果。重章叠唱,增强了抒情效果,同时句式灵活,不拘于四言,变化自由,整齐自然,富表现力。字句铿锵有力,短短的48个字就将一个弃妇诅咒情人的怨愤之情描绘的淋漓尽致。
二者相比,《氓》更显得具体感人,形象生动,手法多样,以事实打动人心,《江有汜》以感情饱满的字句来打动读者,显得简洁直接。
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氓》采用赋的手法,平铺直叙,没有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叙写了一位妇女从许婚、结婚到受虐至被抛弃的全过程。《江有汜》采用复沓的章法,重章叠唱,声声控诉,情感愈发的悲愤激烈,感情逐步深化,增强了诗歌催人愤怒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二者都采用了兴的手法,是“兴而带有比意的诗”②。《氓》的比兴手法用得更优美和感人。“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初婚女子幸福的生活,也比喻青年女子花样的年纪和容貌。“鸠”喻指女子,指劝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不要被爱情的假象蒙蔽了双眼。以此引出下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起兴比喻自然,对照精准。“桑之落矣,其黄而殒。”比喻丈夫对自己情谊枯竭,自己容貌憔悴不堪,为家庭操劳之后明显苍老却惨遭薄情丈夫虐待抛弃的痛苦悲伤的情境。“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人应该专情,守护自己的爱人,不能三心二意,而你却二三其德,不顾以往情谊。语句中包含着强烈的斥责的感情。《氓》采用的比兴语句优美,读来琅琅上口。《江有汜》的比兴则显得朴实,以“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比喻情人的负心,控诉情人抛弃自己迎娶新人的无情无义,表达女子对情人另觅新欢的憎恶和埋怨。在这里也显示了它语句的简洁,不加修饰,没有《氓》的润色美和修饰美。
情感表达上,《氓》更多的是采用直叙加以议论性语句的手法来表达怨怒之情,并无咒语式的抱怨。而《江有汜》采用爱情咒语式,表达对负心情人的咒怨。这体现了奴隶社会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