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桑树栽培和桑园管理技术发展历程.docVIP

金寨县桑树栽培和桑园管理技术发展历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寨县桑树栽培和桑园管理技术发展历程

金寨县桑树栽培和桑园管理技术发展历程   摘要介绍了金寨县桑园分布、桑树育苗嫁接、桑树栽植、桑园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以期为金寨县桑蚕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桑树栽培;桑园管理;发展历程;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S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38-01      金寨县是安徽省9个重点蚕茧生产县之一,产业的规模曾连续34年居全省之首,栽桑养蚕历史可溯及2 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1]。20世纪初,就建立了笔架山甲种蚕科学校和白沙河乙种蚕科学校。桑树栽培和桑园管理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创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桑园分布发展历程   1956年以前的桑树,以田埂、地边、房前屋后零星分散栽植的乔木桑或高干桑为主。1956年以后,逐步推广成片高、中干桑,栽植密度一般为3 000~4 500株/hm2,实行粮桑间作。1973年县委书记倪学昌同志主导在山上做文章,在上码头大搞改梯栽桑20 hm2以上。此后在全县推广上码头经验,掀起改梯栽桑热潮。1973―1975年全县栽桑基本以改梯栽桑为主,采用先茶后桑的模式。1976年参观学习湖北罗田县“实生桑上马,无干桑当家”的经验,大力发展无干密植桑园。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县推广长岭经验,实行“旱地一扫光,除了菜园全栽桑”。从此,桑园开始由山上转向山下,尤其是原青山区、燕子河区公路沿线的旱地和鸡口田、低产田几乎全部开辟为密植矮干规模桑园。部分乡村还发展了立体桑园。80年代中后期以后,全县栽桑主要以低干桑为主。1990年前后,66.67 hm2以上连片桑园23处,共计2 133.33 hm2,6.67 hm2以上成片桑园118处,共计1 733.33 hm2。1980年仅有桑园2 000 hm2之多,1990年发展到9 666.67 hm2, 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13万hm2。如白塔畈一号工地,66.67 hm2桑园连片。原两河乡,“八五”末已实现人均666.67 m2桑,年产蚕茧190 t。油坊店乡河口村也建起了20 hm2规模桑园。进入90年代中后期,全县出现挖桑毁桑现象,1994―1996年,尤其是青山、油坊店、长岭等乡镇新蚕区发展起来的成片规模桑园,一个冬天化为乌有。1997年统计,全县桑园较1995年减少40%。进入2000年以后,全县新老桑园更替基本持平,栽桑中更加强调新品种,推广育71-1,同时鼓励集中连片种植,其中2002年全县12个重点蚕桑乡镇和50个重点村规模栽桑1 398 hm2,其中长岭、燕子河和南溪等乡镇规模栽桑133.33 hm2以上。2002年全县有666.67 hm2桑园乡镇1个,333.33 hm2以上7个,6.67 hm2成片桑园104处。栽培模式也多以低干桑为主,并设立了基本桑园保护区,建立了蚕桑科技示范园。目前,以高产优质、低干桑栽培模式为代表的33.33 hm2南溪镇麻河蚕桑科技示范园成为金寨县桑园高效建设的样板。总之,栽桑几十年来,改高干稀植为矮干密植,改常规桑园为立体桑园,改分散粗放经营为相对集约规模经营,改重栽轻管为栽管并举[2]。   2桑树育苗嫁接发展历程   全县桑树大面积育苗自1987年金政[1987]39号下发后,提出“自育苗、自嫁接、自栽桑”方针。当年明确每个乡镇不得少于6.67 hm2,全县嫁接成活1 500万株。以后逐年沿续,时至今日,斑竹园等老蚕区依旧年年嫁接。槐树湾乡自2001年始,每年嫁接或调运嫁接体育71-1育苗。全县良种桑的繁育方法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有性繁殖产实生桑,无性繁殖产嫁接桑。解放前金寨县蚕农通常使用实生桑作桑苗种植,其播种方法简单,有条播、点播、撒播和直播等方法。金寨县桑籽的采集在4―6月,在树势强健的母株上选取健康成熟的桑葚,及时搓烂,放于水中漂去果肉、杂物和不成熟的浮籽。洗出的种子薄摊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备用。金寨县桑籽的贮藏主要采取干燥贮藏法,把桑籽装进布袋,贮藏在以生石灰为干燥材料的大缸中密封后放置于阴凉干燥处。苗圃管理分4个时期,即出苗期、缓慢生长期、旺盛生长期和停止生长期,金寨县通常留苗45万株/hm2左右。无性繁殖采用嫁接、扦插、压条等繁殖方法,主要采用室内袋接法,基本是冬季嫁接,沙土培苗或就地移栽进行管理。1989年春季,进行了绿枝扦插,以后在槐树湾、双河等地进行,扦插成活率高达80%以上。主要是利用ABT生根粉进行湖桑的绿枝扦插育苗,而硬枝扦插使用少。绿枝扦插主要是用夏伐枝条进行扦插,在5月下旬春蚕5龄期进行。主要是在部分桑园缺株的地方用于补株,在燕子河、长岭、吴家店等老蚕区有所使用,一般利用采去春叶后的枝条夏压。   3桑树栽植发展历程   桑树在pH值4.5~9.0的范围内都能生长,金寨县的土壤条件适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