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拉蒂.穆克吉和汤亭亭创作异同浅析.docVIP

芭拉蒂.穆克吉和汤亭亭创作异同浅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芭拉蒂.穆克吉和汤亭亭创作异同浅析

芭拉蒂.穆克吉和汤亭亭创作异同浅析   芭拉蒂?穆克吉(Bharati Mukherjee)是继奈保尔、拉什迪之后又一位备受评论界关注的印裔美国作家,她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全球化时代“流亡”和“移居”这两个深刻的主题,她被认为是“表达流亡和移居意识的代言人”。她三个时期的九部作品以自身的流亡和移居经历为脚本真实反映了流亡者和移居者在寄居国的生活困境、精神压力,深入讨论了他们的身份意识,对于他们所处的文化冲突困境作了深刻剖析,穆克吉本人成为后殖民时代,印裔女性流散作家的代表。在亚裔流散作家中有另一位女性作家与穆克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那就是华裔美籍作家汤亭亭。与穆克吉一样,汤亭亭从小接受着西方教育,作品常常以亚裔侨民为对象,讲述这一类人在美国生活的经历。因此,无论在创作题材还是主题定位上,两位作家都有很强的可比性,下面将对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异同做比较分析。   第一节穆克吉、汤亭亭创作之相似点      一、创作背景与个人经历      芭拉蒂?穆克吉1940年7月27日出生在加尔各答一个婆罗门家庭,1959年穆克吉完成了她在加尔各答大学英语专业的学习,i961年获得巴罗达大学英语专业硕士学位。之后穆克吉离开印度来到美国,先后于1963年和196g年获得了美学硕士学位和英语与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穆克吉随丈夫――加拿大作家克拉克?布雷斯(clark Blaise)移居加拿大,1980定居美国。   穆克吉在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获得了许多荣誉。她分别于1968年和1970年两次获得MCGill大学助学金。除此之外,她还两次获得加拿大艺术委员会助学金。1976年,她又获得了声望很高的夏斯特里一印度一加拿大研究所助学金。1978年又获得了古根海姆(Guggenheim)基金的奖励。1982年再次获得加拿大政府奖励。1980年她以短篇小说《独立事件》(“Isolated Incidents”)获得了期刊发行协会的奖励。1989年,她又以短篇小说集《中间人和其他一些故事》(“The Middleman and Other stories”)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汤亭亭原英文名马克辛?洪?金斯顿(Maxine H0ngKingston),祖籍广东新会,1940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汤亭亭是少数被经典化的当代美国华裔作家,《剑桥美国文学史》对她有长达数章的专门介绍和研究。她的作品主要有:《女勇士》(The WomanII Warrior)、《中国佬》(china Men)、《孙行者》(Trip--Master Monkey)、《第五和平书》(The FifthBook of Peace)等。获得各类大奖和荣誉近20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评论奖”,“国家图书奖”,“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院大奖”,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发的“国家人文勋章”等。她所创作的作品中以《女勇士》影响最大,这本书被界定为一本自传和回忆录,获1976年全国图书评论界非小说类最佳作品。   多年国外生活经历使得穆克吉和汤亭亭都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两人的创作都以亚洲背景为依托。虽然二人都表示自己是美国人,试图脱离原文化的根,但本土文化却始终贯穿在作品当中。穆克吉的小说里常常出现神秘的印度宗教,绚丽夺目的印度传统服饰,古老的古建筑,这些都是穆克吉作品中引人瞩目的东方色彩。汤亭亭也在创作中惯用中国传统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将中国神话传说、封建礼教制度等融入作品当中。      二、身份意识      流散作家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群。由于远离自己的故国,会不可避免地疏离本土文化,加之这些作家自身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所以无论是他们与原文化、西方文化三者之间是相互边缘化的关系,因此穆克吉和汤亭亭都有着从边缘走到中心地带的强烈渴望。来自第三世界的人们在西方世界始终处于“贱民”地位,即便在大力宣扬民主平等的今天这也是不可争议的事实a因此来自第三世界的作家要想在西方世界站稳脚跟或者扎根在这片文化土壤是相当困难的。穆克吉和汤亭亭就是这样的流散作家。穆克吉在作品中广泛流露出对某些印度文化,社会制度的不满,甚至公开表示要与自己的印度身份划清界限,但是她在去美国之前仍然没有被西方世界广泛承认,她始终悬浮在印西文化的中间地带,没有找到自己最合适的身份。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汤亭亭身上。汤亭亭是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说着流利的英语,但却长着一副中国面孔,她既是中国文化的他者,也是美国文化的他者。在两种文化中无法适从。为了找到合适的身份定位,她必须首先抛弃其中一种身份,于是她在作品中以美国人的角度看中国,以美国人的声音谈论着中国社会。穆克吉和汤亭亭的作品都体现了她们自我东方化的特点。赛义德在《东方学》中指出,东方主义不仅仅是西方对东方的东方化,也是东方对自己的东方化。二者这种自我东方化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