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强士族和东吴政权关系探析.docVIP

豪强士族和东吴政权关系探析.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豪强士族和东吴政权关系探析

豪强士族和东吴政权关系探析   [摘要]东汉末年,皇权衰微,群雄并起,赤壁之战以后,基本上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局面。曹操由此退回北方,刘备开始经略西南,而东吴政权据以长江天堑,征服南越和南方地区。魏、蜀、吴三国之中,以东吴存在时间最长。在其立国的51年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豪强士族和东吴政权关系的不断变化,这一变化对东吴政权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豪强士族;东吴政权;江东   [中图分类号]K2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029-02   一、东吴政权创建初期与豪强士族的关系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由此便开始大批南迁。北方的很多豪强士族带领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也开始南迁。这些人到达南方后,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或者人物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同样江东的士族豪强也需要这样的人物来维系江东地区的稳定,保护他们世代相传的经济利益。由此,他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当时正在崛起的孙氏政权。然而,孙氏政权对江东豪强士族的认识有一个转变过程。   孙氏初入江东,并没有认识到江东大族的实力,认为不用依靠当地的士族就可以在江东站稳脚跟。因此,孙策当时就处决了他认为反对他的州郡长官王朗、许贡等人。但是他很快就认识到这一做法欠妥,不利于团结江东人士,也不利于自己政权的创建,便开始拉拢和利用江东士族。自此之后,开始大量任用江东人士。在他身边,除了北方南下的部分大族之外,还有大批江东人士,如朱治和虞翻,皆南方大姓士族。他们在孙策进入江东前后便开始尽力辅佐,忠心耿耿,不但巩固了东吴政权,而且也提高和维护了自身利益。孙策在初创政权之时,就十分重用士族张昭,“文武之事,一以委昭”,①且在临死之时,又以孙权托于张昭,后来的发展证明了孙策这一措施确实保证了孙氏政权的发展。孙策死后,南迁的士族大都尽力辅佐孙权,保证了孙氏兄弟政权交接的平稳过渡,也维护了江东地区的稳定。   东吴政权不断向南拓展势力时,遇到了世居南方的土著居民的反抗,士族全力帮助孙权镇压反抗的山越人民,如顾雍、全琮、陆逊等。吴郡人陆逊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制定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比如在他管辖的地区劝课农桑、开仓济民,巩固了东吴政权在这些地方的统治。他还向孙权建议,对山越采取剿抚并用的措施,在不断打击的同时,将山越人们迁出山区,使他们成为吴地编户齐民。“嘉禾六年(公元237)……郡民吴遽等果作杀袛,攻没诸县。豫章、庐陵宿恶民并应遽为寇。逊自闻辄讨,即破,遽等相率降,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②这样,不仅解决了山越人的反叛问题,而且增加了东吴的人口,也增加了东吴的税收,加快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增强了东吴政权的经济实力。同时,与曹魏和蜀汉的斗争中,豪强士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设计联合蜀汉击溃了曹操的80万大军,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了刘备的70万大军。这些豪强士族在不同领域内支持和推动着江东的不断发展和东吴政权的不断巩固。   二、东吴政权与豪强士族之间的矛盾   随着江南士族在东吴政权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这些士族豪强位高权重,势力开始不断膨胀。以陆逊为例,由于其军功卓著,孙权又极为重用,陆氏一门地位显赫,先后出“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③而在其他各个郡守和县令之中,江东吴郡子弟则居于大多数,“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④可见,豪强士族此时已经基本把持和操纵了东吴政权。   在东吴初期,为了得到豪强士族的支持,孙权颁布推行了世袭领兵制和占田复客制。世袭领兵制就是中央允许豪强士族的领兵权力可以世袭,这样,世家大族的私人武装就可以合法地世袭下去。占田复客制就是中央赐给世家大族土地和依附于土地上的佃农,并规定这些佃客可以免除徭役。以上这两种措施,对于初立的东吴政权来说,确实值得肯定,其颁布得到了豪强士族对东吴政权的全力支持。但随着中央政权的日益稳固和豪强士族权利的膨胀,这两项措施的弊端日益显示出来。它们不仅削弱了中央的军事权力,而且中央的经济实力也被限制,使东吴的国力受制于豪强士族,对中央集权极为不利,双方的斗争也日益剧烈。   后来,东吴便开始削弱和限制江东豪强的权力。张昭虽然功劳卓越,但始终没有被立为相;孙权借口亲近太子而杀掉了张昭的儿子张温,废黜了张氏其他儿子,使张氏家族一蹶不振。“二宫构争”事件也使诸多豪强世族受到很大的打击。孙权最初所立太子为长子孙登,但是孙登早亡,于是孙和便被立为太子,孙霸被封为鲁王。由于孙权一直以来溺爱孙霸,致使孙霸想借宠废掉孙和,夺取太子之位。由此,朝廷在太子问题上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太子孙和,主要是陆逊、诸葛恪、顾谭等人;而另一派吕岱、全琮等则支持孙霸。孙权得知后,怕双方的斗争会引起东吴内乱,便忍痛令孙霸自杀,改立孙亮为太子,将孙和周围的人一网打尽。参与此事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