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豫剧窦娥冤和关汉卿窦娥冤之比较研究
豫剧窦娥冤和关汉卿窦娥冤之比较研究
【摘 要】50年代,周奇之在将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改编成豫剧《窦娥冤》时,不仅对剧中人物蔡婆、张驴儿父子的身份以及部分故事情节做了较大改动,而且赋予了改编本独特的时代特色,突出了剧本反对封建统治的主题。剧本对丰富豫剧舞台形象、延长古典名著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较大贡献。
【关键词】豫剧《窦娥冤》;关汉卿《窦娥冤》;改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25-02
一、豫剧《窦娥冤》改编本
作为元杂剧的一朵奇葩,关汉卿的《窦娥冤》自问世以来,就以其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而广受好评,且被后世剧作家争相改编。如明代的《金锁记》、京剧《六月雪》等,其它“花部”剧种也各写其词。1958年,为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各地再次掀起对杂剧《窦娥冤》的改编热潮,周奇之“根据原著并参考越剧整理”[1]的豫剧《窦娥冤》也位列其中。对关汉卿《窦娥冤》的改编本,已有王卫民、诸葛元元等人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豫剧改编本与原著之间的关系,则尚无人关注。本文即拟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探讨豫剧《窦娥冤》改编本与关汉卿《窦娥冤》的差异。
二、豫剧《窦娥冤》改编本的思想色彩
我国历来重视“古为今用”,对传统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尤为多见。在这些再创作的作品中,“作者以个人的审美品位赋予原作以新的时代特色和思想蕴含,使之更适应新的时代、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2]。而周奇之对关汉卿的《窦娥冤》进行改编时正值“中国文学强调从中国民间和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3]这样一个“反右”的特殊时代。因此,我们会看到他通过对剧中部分人物身份的重新设定,以及个中情节的删减改动等赋予了豫剧《窦娥冤》一些属于1958年的不一样的思想色彩。
(一)人物形象的改编。戏曲艺术的代言体性质使得剧中角色往往具有双重性,与剧中人物交流的同时还要与观众交流,“此时站在角色背后真正的叙述者是剧作家”[4]。因此,作为故事的载体和传达剧作者思想的媒介,人物角色的设定尤为重要。受时代的影响,周奇之在改编豫剧《窦娥冤》时以“阶级对立”为核心,以剧中人物的身份为着眼点,较之关作对蔡婆、张氏父子的身份有较大的改动。
(1)蔡婆。关汉卿笔下的蔡婆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恨的形象。她是一个小额高利贷发放者,一个富有压迫意味的阶层,但作为寡妇,蔡婆不仅对赛卢医的谋害毫无反击之力,而且面对张氏父子的逼迫,竟默许张驴儿父亲,并且欲劝说窦娥嫁给张驴儿。就此而言,软弱、愚昧报恩的蔡婆又为一名受害者。我们知道,元代社会尖锐的民族矛盾致使民不聊生,而在当时黑暗混乱的社会中,蔡婆这样一个能够生存且略有家产的女性也实属不易。故而对于蔡婆这样一个长期单身的女性来说,追求安稳、能忍则忍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正呼应了关汉卿在剧本一开始为蔡婆做的的定场诗:“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5]
但在豫剧中,周奇之为“令人同情蔡氏婆媳,而使窦娥对恶人斗争的坚强性格有阶级基础”[1],将蔡婆家改为靠纺织劳动为生的小康之家。同时,为了缓和原著中蔡婆力劝窦娥与张驴儿结婚,而窦娥仍然孝敬婆婆、愿替婆婆一死这一刚烈性格上的矛盾,周奇之在剧本中并不赞同蔡婆与张驴儿父亲同居,并多次写到蔡婆对张氏父子提婚的反感。如面对张驴儿父亲的“求婚”,蔡婆呵斥其“亏你年纪这么大,竟说出这样糊涂话”、“这是何道理,光天化日这样无理,叫人恼恨”。他认为这样可以“强调蔡婆小有产者的软弱性及感恩思想,不敢反抗张氏父子,因而造成大错,但对窦娥则仍是疼爱的,这样才能突出婆媳对坏人的斗争性”[1]。在1958年这样特定的年代里,周先生以改变人物阶级来突出矛盾这也无可厚非,但在现在看来未免过于“政治教条化”。
(2)张驴儿父子。关作中对张驴儿父子仅作泼皮无赖描写,二人尤其是张驴儿是造成这桩冤剧的源头。而周奇之为“更引起观众对张氏父子的疾恨”,“将张驴儿父子明确为因吃喝嫖赌而倾家荡产的破落地主”[1]。关汉卿描述了封建强权政治下小人物阶层的互相迫害,周奇之将矛头指向了地主剥削阶级,直指造成窦娥“冤”的罪魁祸首实为封建统治。
此外,在元杂剧《窦娥冤》中,关汉卿对张驴儿父亲着墨不多,此人性格色彩也并不突出,一方面他伙同儿子强迫蔡氏婆媳,另一方面他关心病中的蔡婆,好坏难辨。而在周奇之的豫剧本中,张驴儿父亲是一个颇有心机的奸诈好色之徒,如他不顾蔡婆是否答应他的婚姻提议,便称其“娘子”;来到蔡家后,劝儿子“暂且住下,再慢慢地设法便了”;为张驴儿得到窦娥出谋划策“假意温存面带笑,哪有这鱼儿不把钓饵吞”[1],并有心让儿子去勒索赛卢医十两银子分给他几两。
张氏父子一个是巧言令色的笑面虎,一个是胆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