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时期作家――梁山丁的研究.docVIP

东北沦陷时期作家――梁山丁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沦陷时期作家――梁山丁的研究

东北沦陷时期作家――梁山丁的研究   [摘 要]伪满洲国时代,中国东北处于日本统治之下,人民迷惘困惑。这一时期出现很多进步作家。梁山丁就是其中一位,他明晰地表现出该时代知识分子对日本统治的无言的反抗、无声的控诉。透视梁山丁的作品,可以使我们了解伪满洲国时代东北知识分子对日本的态度。   [关键词]梁山丁 东北作家 沦陷时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1-0110-02      梁山丁原名梁梦庚,又名邓立,笔名山丁、梁菁、阿庚、小情等,1914年12月31日生于辽宁省开原县老城镇的一个贫民家庭,辽宁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不老松画会顾问、哈尔滨文学院名誉董事、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他在中学时代就过早地成熟,受“五#8226;四”新文化革命运动启蒙开始了文学创作。相继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山风》、《乡愁》、诗集《季季草》、散文集《东边道纪行》以及长篇小说《绿色的谷》等大量进步作品,并在长春主编《文艺丛刊》、《诗季》等进步刊物。特别是他的长篇小说《绿色的谷》,作为反满抗日的战斗檄文而震动了整个文坛,他也因此书的问世遭到了日满当局的查抄。编过文艺刊物《红蓼》和开原《公民日报》学生版,在他读初中时,是他的恩师边燮清引导他走上了文学道路(边老师系燕京大学毕业、中共地下党员)他从边老师那里读到了鲁迅、茅盾、丁玲、冰心等人的作品;及俄国十九世纪的世界名著;普罗汉诺夫的艺术论;高尔基的《母亲》等等。   1931年处女作短篇小说《火光》在沈阳《现实月刊》上发表,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开始他为进步刊物――长春《大同报#8226;夜哨》投稿,有小说、散文、诗歌……经大同报编辑陈华介绍与萧军、萧红、罗烽、白朗、巴来相识并成了终生好友。   1934年应白朗之邀成为《国际协报#8226;文艺周刊》的撰稿人,写有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是当时写稿较多的人之一。1937年由于他提倡“暴露现实”、“描写真实”的乡土文学主张,他的《乡土与乡土文学》、《“山丁花”与乡土文学》等文章发表后,曾在当时的文艺界引起了一场论争而且持续了许多年。其宗旨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移植文学”。   1940年以后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山风》、《乡愁》、《丰年》,长篇小说《绿色的谷》此书出版不久由大内隆雄翻译成日文《绿色的谷》,也在沈阳出版了。发表的中篇小说有《芦苇》、《初恋》、《伸向天边去的大地》、《金山堡的人们》等,散文集有《东边道纪行》、诗集《季季草》,他还编辑出版有《近代世界诗选》、《第二代》(梅娘著)、《两极》(吴瑛著)、《去故集》(秋萤著)。解放初从事报纸、期刊的编辑工作,有《生活报》、《生活知识》副刊、《东北青年报》、《劳改生活》等,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1945年底,梁山丁参加何长工率领的赴东北干部大队,与辽西行署秘书长王诗华以及东北作家李克异、蔡天心等人奉调前往党的西满分局驻地郑家屯,这一天恰好是1946年旧历正月十五。他当时和东北作家李克异一起负责筹备和发起了辽西文协。辽西文协的《草原》文艺杂志就是由他起的名字,并和李克异一起编定的。这本带着草原浓郁芳香和充满革命激情,丰富多彩的杂志共在郑家屯出刊两期,集中发表了各式题材的文艺作品一百多件,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这本刊物坚持了文艺的方向,培养和启蒙了古镇文学青年,在郑家屯首先播撒了新文化火种。在四平前线的我军将士们也争相传阅,起到了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积极作用。在长春的作家舒群、陈学昭等人也对《草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支持。   1947年的春天,组织又派他担任了刚刚成立的辽源联中校长。联中刚刚成立时,只有两栋砖平房作为校舍、条件十分简陋,加之处在战争年代,办学是十分困难的。梁山丁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全校师生重新修缮了校舍,平整了荒芜的旷地作为操场,四周栽植了树木,亲手题写了校训,制定了校规,使这所刚刚成立的联中很快就井然有序、书声朗朗,充满了活力。他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成为当时一支重要宣传力量。他多次冒着危险带领学生去通辽等地慰问民主联军,到前线送衣送物。   他在双辽短短的一年内,带着革命文化人所特有的意识,填补了双辽文化艺术史的空白、谱写了教育史的新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相继调任东北文协秘书,东北人民出版社创作、文艺组组长、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编辑室副主任等职,是《生活报》、《东北青年报》的编委。   1957年以凭空捏造莫须有罪名被错定为右派,之后又被错判为反革命,这位本应以自己旺盛的创作年华向人民挤出很多甘甜乳汁的作家,却在漫长的劳改生活中付出了沉重的22年。在这的二十二年间,他失去了自由、创作权利也被剥夺了,直到1979年6月14日他被平反了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